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高攀龙一生著述颇丰,写下的十二卷本《高子遗书》也被收录进《四库全书》,得以流传后世。在他的传世著作中,有一份文字不长却通俗易懂的二十一则《家训》,广受后人推崇,被视为教育子孙的经典,经常出现在童蒙训导中。
经常会读到有关家风家训的文章。然而,潜意识里,依然会觉得这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的事情,和我们普通人家庭还是有一点距离的。真正触动我,并让自己主动思考关于家风家训的问题,是源于今年春节女儿的一个举动。
“东阳被称为‘婺之望县’,自古以来就有兴学重教、勤耕苦读的传统。”12月9日下午,东阳市吴宁第一小学会议室里传出学生们的诵读声,东阳市木雕博物馆讲解部主任李莉莉,正和五年级的学生们共赴一场意蕴深厚的精彩讲座——“家训壹课堂”。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虽身居高位却仍保持着革命者和人民公仆的本色,全心全意为建设新中国而不懈奋斗。其间,他对家属适时严立家规:一切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不搞特殊,而且他首先以身作则、克己奉公,注重言传身教,形成了良好家风。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为了传承优良家风家训,让孩子们体验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赣州市天竺山小学围绕“现在换我来爱您”主题开展了重阳节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周公的《诫伯约书》、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到北宋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清代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历代家训中体现的核心思想之一即“俭”。对节俭的崇尚,首推司马光家族,其祖孙三代皆以俭为美,并将节俭作为家风世代传承。
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古雄街道古雄社区,人们日常言谈中总提及一个村名——华兴村。作为南京历史上唯一一个华侨村,华兴村曾承载着百年前无数爱国华侨实业救国、振兴中华的光荣梦想,也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光辉历程。
据《嘉靖浦江县志略》载:秦时,颜乌孝子为母亲过水方便,四处募钱造桥而名为“思孝桥”,因桥在颜乌住所后门,故名“孝门桥”,村因桥名,这就是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孝门村的来历,至今二千余年不改。
很多家庭都有一句两句的家规家训,这短短几个词几句话讲述着一代代的风骨,凝聚着一辈辈的精神。可说起我们家,好像并没有这样朗朗上口的词句,有的只是长辈晚辈之间的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近日,门头沟区纪委监委在全区开展“读家书 传家训 正家风”主题活动,旨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在全区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社会氛围,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如果把儿童比作大理石,那么将大理石变成雕塑需要家庭、学校等多个雕刻家的参与,其中,家庭的作用是排在第一位的。回顾历史可以发现,那些人才辈出的家族,往往有着累世相传的优良家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家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把家庭家教家风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其涵养道德、厚植文化、润泽心灵的德治作用,从而推动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小时候,外婆常对我说,我的母亲在十三四岁时就用瘦弱的肩膀往家里挑水。长大后,母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滴水贵如油’。”12日,在吉利区吉利街道开元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张桂香说,因为母亲的这句话,他们全家人都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百善孝为先,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吃,在物资丰富的今天,这个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训似乎已经销声匿迹。“唯我独尊”已经成为当今独生子女的通病,当人们开始为家中独生子女的自私感到焦虑时,我却非常欣慰地发现我儿子从小就很懂事,吃东西总是习惯性地先让让大人。父母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作为一名普通公务人员,父母又都是农民,有关“廉洁”的经历自然少之又少,更是不敢妄谈“廉洁家风”。但回想成长经历,“家风”其实也已在身上留下不少烙印。我心中的家,是以祖父为中心“开枝散叶”的大家庭,对“家风”的相关认识,也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他的言传身教。
家有谱,地有志,国有史。家风,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是一个家庭绵绵不绝的精神传承,是每个人吸收不尽的道德养分。8月初,白马寺镇在辖区范围内陆续开展“家风我传承”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