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清晨,湖北省武汉市沉湖湿地芦苇摇曳,透过高倍望远镜,一只白羽大鸟出现在视野中。“是卷羽鹈鹕!”湿地保护志愿者杨睿兴奋地说。卷羽鹈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连续两年来沉湖湿地“报到”。
“点滴‘兰’图绘三江 久久为功立潮头。”这些年来,兰溪始终坚持统一规划、治理、调度、管理,形成“四方”合力,“每一滴水,精打细算用”——从推进水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到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兰溪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铿锵有力。
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绿化,区域内形成万亩以上郊野公园和森林湿地8处、千亩以上森林组团32处。构建起林水相依、蓝绿交织的全新生态格局。
从黑臭严重到水清岸绿,黄浦江和苏州河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发展和治理成效。正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系列论坛上,国内外专家纷纷为上海积极推动“一江一河”城市精细化治理示范区建设点赞,认为此举为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
金秋时节,晨曦中,茫茫的菜子湖上朝阳升起,金色的阳光透过一层轻轻的薄雾洒向湖面,波光粼粼。此刻,静逸的菜子湖,涌动着阵阵骚动,嘈杂的鸟鸣声总是那样的熟悉悦耳,首批越冬候鸟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
“这片200多亩毛竹林已经多年无人经营,离村庄较远,林权归属村集体,但毛竹林土质很厚。”近日,在浙江省淳安县大墅镇西园村屋后山的毛竹林中,县林业局大墅林业中心站工作人员带着村里一班人正对着一台平板电脑核对相关信息。
10月25日结束公示的《太原市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明确要构建古树名木公共游憩体系、开展古树名木主题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古树名木文创产品,以推动古树名木科学保护利用,让古树名木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使保护古树名木成为太原人民自觉行动。
近日,湖南省南山牧场退化草原修复工作进入收尾阶段,4.3万多亩人工草地通过开展科普草地建设和生物围栏、斑秃地修复、草地修复与草地改良作业等综合施策,南山退化草原治理牧区植被覆盖率比治理前提高19个百分点,牧草平均高度增加5厘米,亩年产草量增加360公斤,草相呈现近10年来最好景况。
近年来,甘肃省林草局为提升草种创新培育能力,为育种者搭建草品种区域试验平台,在全省9个市州分批次建成挂牌省级草品种区域试验站12个,正在规划建设的区域试验站3个,是目前全国唯一建立起省级草品种区域试验站体系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