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居家及精神生活中地位独特。如今,产竹大省四川正在着力推动竹产业发展,1766万亩“茂林修竹”变身为经济绿色发展的持续动能。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上寺前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进行环境复绿。尽管废弃矿山陡峭,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还是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努力让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7月15日下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蒋巨峰对督察组全体干部及地方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了慰问,并亲切交谈。他指出,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而这些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必须加倍珍惜、精心呵护。
上海交大环境科学工程学院金放鸣教授团队的“湿垃圾水热氧化技术”迈出了工业化“试车”的历史性一步——第一台连续式水热资源化湿垃圾技术装置投料运行测试成功。这个装置就像个“水热魔法师”,吞进去的湿垃圾全部都能转化成优质的农业肥,设计日处理量为100吨。
近日,山西省出台《山西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攻坚行动方案(2019-2022年)》,明确提出将以跨入全国第一方阵为目标,以补齐设施短板为重点,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清洁取暖、新能源汽车、公厕改造、环城绿色屏障6方面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南方某县为了发展县域旅游,计划对辖区内旅游干线两侧进行规范管理,除了广告牌摘除、空心房取缔、农业大棚整改退出外,还计划对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规模化、系统化的改造。人们担心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破坏。所幸当地政府及时明确表态,对黄土植绿、沟壑河坡等原始生态地貌不进行“一刀切”式的强制改造。
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妇联打造的全省首家“生活垃圾分类少儿互动体验馆”,近日在南岗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落成,“小手拉大手 绿色生活同步走”项目同时启动。
今年,山东出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将山东周边海域细分成自然保护地、海洋特别保护区等17类341个分区,实行海洋环境分区管控,各分区实行不同的环境保护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由“盼温饱”变为“盼环保”,从“求生存”变为“求生态”,对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宜人的气候等优质生态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
夏天的清晨,云雾袅袅,晨风拂过天门山,游客的脚步搅动了山里的寂静。山脚的索道客运站,保洁员谌德安忙着打扫,“这里是游客登山的第一站,保持干净清爽,才能给大家留下好印象!”在此工作已10多年的谌德安说,“不挖矿山建公园,过去有点不理解,现在越发觉得对。”
在天津的中新生态城,从规划之初就系统设计了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污水处理体系,实现污水处理率100%,污水收水管网开发地块全覆盖。规划先行,同时注重日常维护,使生态城更清洁美丽。
日前,“绿色北京 绿色行动”宣讲团赶赴两地,结合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主题,动员社会公众身体力行参与环保,将绿色宣讲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
垃圾分类问题,可谓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早已实施严格的垃圾分类政策,并配以毫不留情的惩戒措施。那么,各国人民是如何接受这项“灵魂拷问”的呢?
记者从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获悉:截至2018年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5.3亿亩,累计实施400多处大型、1200多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持续推进。
在朝阳区劲松街道五区的垃圾投放点旁边有个小亭子,这个看起来像一座卖报亭的建筑,就是劲松街道在垃圾分类探索中建设的“绿馨小屋”,是专门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的场所,居民拿着垃圾到这里称重后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并兑换生活用品,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