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要求到2022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绿色出行环境明显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显著提高,在公众出行中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绿色出行装备水平明显提升。
日前举行的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及固体废物处理,生态环境监测相关技术设备,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在展会上全面呈现,成为展示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大舞台。
6月19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低碳日的主题是“低碳行动,保卫蓝天”。面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这个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走绿色低碳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保卫蓝天的必然选择,必须要落到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中。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报道,NASA将首次在太空测试一种无毒的玫瑰色液体燃料以及推进系统,这一“绿色推进剂注入任务”(GPIM)本月将帮助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升空,未来有望为前往月球或其他天体的航天器提供动力。
“简书”式包装、可充气式快递袋、秸秆材料餐盒……未来,市民在收到快递外卖时,很可能会见着这些充满设计感的绿色环保包装。昨天上午,北京市启动2019年节能宣传周,同时发布首届绿色包装设计征集活动的多个优秀作品。据悉,这些优秀的绿色包装设计作品,将被推动到实际应用中。
服务高质量发展,江苏省靖江市生态环境部门又出新举措。靖江市日前在全省率先创建“绿色保姆”线上线下服务企业平台,重点围绕环保政策法规、环保创新实用技术、环保人才、第三方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服务。
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旨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垃圾分类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很多地方,“你分他不分”“扔时分、收时不分”的现象使垃圾分类难以真正落实。围绕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上海推进垃圾分类,逐一破解难点。同时,上海的垃圾分类也被寄予厚望——为其他城市探索出可复制可操作的实用经验。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1日发表了一项材料学最新进展: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完全可循环、非常安全的透明薄膜,甚至可以取代现有的用于食品包装的金属涂层复合材料。该薄膜采用了一种全新环保制造工艺,比目前行业所使用的材料更容易循环利用。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洋溢着热爱自然的情怀,传递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让世人深刻省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天地间,我们应当珍视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土壤,善待草木山川、鸟兽虫鱼,与自然和谐共处。
报告显示,公众普遍认可个人行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选择低碳出行等多数生态环境行为领域践行度较高,能够“知行合一”,但在践行绿色消费、垃圾分类等领域还存在“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