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今年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5周年。5年来,从破解“化工围江”难题到推行长江“十年禁渔”,从岸线修复到构建绿色生态廊道,长江经济带在环境变好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更高了,人民生活更幸福了。
“90后”刘浩2018年离开家乡,曾在义乌开过电器商铺,如今回到家乡江西九江瑞昌市夏畈镇北联村,在江瑞冶金材料有限公司担任中控室班长。“家乡真的变了!”每每进入矿区,刘浩总这样感慨。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近日,水利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公布广西桂林市灵渠等29家单位为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至此,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已经达到63家,目前已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020年,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截至2020年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5503个重点问题点位,已整改完成5038个,整改完成率92%。
运城坚定不移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发展新路,在科学谋划中健全体制机制,在统筹兼顾中提升综合效益,推动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多项并举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
如同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在不远的将来,每一片森林、草原也将拥有专属的守护者。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对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作出明确要求,并提出确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0年12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快速扩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绿色发展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重要作用。
记者从26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完成造林5.45亿亩,森林抚育6.37亿亩,建设国家储备林480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
冬日暖阳下,万里长江烟波浩渺,奔流不息。长江岸边的湖北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内,香樟树、广玉兰等仍然绿意盎然。集团员工李刚每天都要到自己负责的1000米长江岸线责任区巡查一次。他见证了沿江环境之变,欣喜地跟笔者说:“近几年装置和厂房逐步拆除,全部进行了复绿,环境一天比一天好。
日前,记者了解到:近5年来,青海累计安排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保护与建设等项目资金222.1亿元,完成大规模国土绿化2116.4万亩,带动近200万人次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绿色建筑理念逐渐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大家认识到,绿色建筑也能构造出一种生态系统,建筑内外的因素有序循环与转换,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与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