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盾构机,全称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刀盘直径从0.5米到超16米,掘进方向从水平到斜向、竖向、拐弯掘进……如今,在中国工程师手里,盾构机成了“百变金刚”,种类繁多、本领高强。
最近几天,越来越多用户发现自己手机屏幕上信号栏的图标已经从“5G”悄然变成了“5G-A”。什么是“5G-A”?一字之差会带来哪些变化?“5G-A”是5G向6G过渡的中间阶段,也可以理解为5G技术的增强版本。相较5G,5G-A在容量、速率、时延、定位、可靠性等方面均实现大幅提升。
晶体制备是一门精细技术,如何提升其稳定性、可控性?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刘开辉教授团队首创“晶格传质—界面生长”晶体制备新范式,让材料如“顶竹笋”一般生长。“科研工作者应将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科研事业中去,始终坚持、始终热爱,做出有意义、有影响力的成果。”刘开辉说。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驾驶车辆、外卖点单还是运动锻炼,经常会用到卫星导航技术。那么,没有卫星导航信号或信号很弱时,人们该如何导航?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将量子传感器应用于导航,实现卫星信号拒止条件下的定位、导航、授时功能。卫星信号拒止条件是指导航卫星信号受到干扰、遮挡甚至恶意攻击等无法正确输出导航参数信息的情形。
“高容量、可拉伸的柔性电池对于柔性电子的发展至关重要。”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彭天铎表示,“这种使用木质素作为活性材料的流体电池技术兼具实用性和生态友好特性,不仅可以通过造纸工业废弃物的高值转化实现可持续供应,更有望在智能医疗、电子皮肤、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引发链式创新,进一步促进人机深度融合。”
国家所需,青年所向。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上,青年科技人员应该向哪里冲锋?又应该如何攻坚克难?在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不同领域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和团队代表,请他们来给出答案。
“吉利汽车、比亚迪、富士康、顺丰……Walker S系列已进入许多工厂实训。摸索10余年,我们终于迎来了新发展,已获得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优必选创始人周剑介绍。记者跟随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探访它们的进厂“打工”之路。
科技新概念、新成果,如何迈向市场化、产业化?概念验证,是最初的“关键一公里”。去年和今年,江苏立项支持建设两批共20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把脉助产”,有效地引导了一批科创团队找准大方向、开辟新赛道。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就“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在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研究院,着力科技与考古融合,让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面向公众说出了它的故事。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贺永教授团队联合全球100余家机构,成功构建全球首个覆盖人类全生命周期的大脑功能网络参考图谱,有望用于全年龄段的脑健康数字化评估,标志着我国在脑科学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相关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