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随着衰老,老人会出现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肌肉力量和骨骼功能、平衡能力下降,以及脏器功能减退、睡眠时间减少等。适当运动是维持机体状态、延缓衰老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保持关节韧带韧性和关节灵活性,延缓骨质疏松,使日常动作保持协调性;还能改善大脑功能,预防老年痴呆。
人无法不变老,尤其是50岁后,衰老速度加快,身体机能会明显衰退。与时间抗衡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养成好习惯。近日,由日本大阪大学及北海道大学等组成的科研团队研究证实,踏入50岁后,只要维持良好生活习惯,可以延寿5~6年。
退休后虽然没有工作压力,但人与工作的感情,以及数十年的生活习惯却没那么容易调整过来,加上衰老带来的负面影响,都会导致身心健康发生改变。因此,退休不仅意味着工作状态和经济来源发生了变化,在老人的心理和人际关系上也会有重大转变。那么,人生的下半场应如何度过?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牙床萎缩、牙齿脱落,会影响食物的咀嚼。同时,胃酸、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逐渐衰退,影响对钙、铁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吸收。因此,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食物,在烹饪上应格外讲究一些,将食物切小切碎,或延长烹调时间,增加食物的软烂度,有助于老人更好吸收营养,保持身体硬朗。
中医认为,“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通过看身体某些部位的状态和颜色变化,可大致判断健康情况。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这里的“望”主要看脸蛋、嘴唇、手心和脚掌四处。
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领域凸显出明显效果,尤其在缓解慢性肾脏病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全国名中医、山西省中医院院长刘光珍教授来详细谈一谈中医药如何防治慢性肾脏病。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腿对身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身体健康的人,小腿摸起来温暖、柔软、富有弹性;相反,如果摸着冰冷、缺乏弹性,甚至硬邦邦的,有时还会出现肿胀、抽筋、麻木、胀痛等症状,就要引起警惕,提示身体可能有寒邪、气血运行不畅等问题。此外,在癌症早期,腿通常也是先知的,下肢会出现疼痛、肿胀,皮肤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近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一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女性多吃香蕉、牛油果和三文鱼等富含钾的食物,有助降低高盐饮食带来的负面影响。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可以控制血压,在高盐饮食的女性群体中尤为明显。
科学家们越来越意识到,肠道菌群的紊乱会影响身体很多部位,导致哮喘、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风险增加。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一项新研究发现,肠道炎症不仅会破坏消化系统,还会破坏皮肤。该新研究发表在《细胞通讯》刊物上。
人们总觉得肾脏病离自己很远,认识有较多不足,但实际上慢性肾病已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患病率甚至高于某些常见癌症。近期发表在《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食用坚果与降低慢性肾病患病率(CKD)有关,且无论是否患有慢性肾脏病,食用坚果的人群全因死亡率也较低。
痴呆症是造成各国老年人群残疾和需要监护的主要原因。从全球范围看,有超过5500万人患有痴呆症,每年新增痴呆症患者1000万例。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痴呆症患者数量将超过1.5亿人。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精准医疗中心一项新研究发现,痴呆症和中风与维生素D缺乏存在直接联系,多晒太阳有助预防痴呆和中风。
皮肤是人体应对环境伤害的第一道防护屏障。立秋之后,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容易导致皮炎、皮疹等常见皮肤疾病。专家提醒,高温下需注重防晒,及时清洁皮肤,同时清淡饮食,有效保护皮肤。
最近,“精神内耗”一词受到网友关注,不少人反应职场压力大,导致经常静不下来,难以专注。对此,在本期《1分钟养生课》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黄伟容表示,一些人担忧的事情往往是大脑加工后的结果,很多都不会发生。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获悉,该院感染科俞云松教授与陈衍博士课题组通过首创的头状葡萄球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分型系统,揭示了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萄球菌的克隆传播和耐药机制,为多重耐药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可靠的分子分型工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荣斌、江维教授团队联合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唐任宏博士团队,近日在《科学》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他们发现了下丘脑—垂体轴及其产生的激素α-MSH,可以通过α-MSH受体MC5R促进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性的髓系细胞产生,从而促进肿瘤生长,MC5R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细菌性皮肤感染的新方法。在最近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的新见解,或将带来治疗细菌感染和皮肤伤口的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