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东南亚三国。今年中国元首出访开篇之作、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面向周边的首访中,往访国的接待凸显高规格,礼遇中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回味。
“参天之木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娓娓讲述中,中越友好的传承跃然浮现。从携手救亡图存播下革命火种,到并肩战斗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再到现代化征程上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薪火相传。
元首外交,庄重严肃中也不乏亲和的“插曲”。此前到访三国,就有三首充满中国元素的歌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邻居心中的中国印象什么样?透过悠扬旋律、动人歌词,让世界看到。
大国与周边如何相处,是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命题。从全球视野看今日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没有欺压与盘剥的门罗主义旧逻辑,只有遇事好商量、一同谋发展的新气象。国际风云变幻,为何中国能开创大国与周边相处新范例?
此前往访三国,那些热情的礼遇、温暖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也更让人期待习主席的这次东南亚之行,期待中国在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里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
2月17日,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3月28日,在京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春日的北京,习近平总书记这两次与企业家交流,凝聚共识、传递信心,思虑的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当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载歌载舞,当蜡染在蓝白之间调和岁月的色彩,当春天按下的启动键唤醒山上的百里杜鹃,总书记再一次关注绽放在民族地区的非遗之花,背后有着深远考量。
黔山秀水,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总书记对贵州寄予厚望。
在村寨的信团鼓楼,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又一张照片被定格。这些年,总书记考察脚步遍布大江南北,不少和大伙围坐聊家常、话振兴的瞬间被温暖记录。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过去的书香世家,讲到现在提倡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他饱含期待:“书香是一种氛围。”读书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他也号召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这活忙吗?”“春节也回不了家?”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前门石头胡同,看望正在工作的“快递小哥”,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在陕西柞水,总书记走进直播间给乡村电商鼓干劲;在湖南长沙,总书记与基层代表座谈时请来货车司机、快递小哥代表听民声……对他们的急难愁盼,总书记时时牵挂。
数字浪潮中,教育何为?习近平总书记看得辩证、谋得深远:“现在,一方面,有了智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工具和方法会发生变化,学生能力培养会有变化,这些正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启智、心灵的培养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放松的。基本功还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