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这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11次到访俄罗斯;也是继2015年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庆典后,又一次同英雄的俄罗斯人民一道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光影的记录历历在目,也更让人期待习主席的这次俄罗斯之行,期待大国外交新的遒劲一笔。
5月7日至10日,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习近平主席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特殊历史节点,大国外交的遒劲一笔,三个关键词尤为引人瞩目。
挺拔的身姿、有力的步伐、嘹亮的口号……当地时间5月3日,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在这里参加彩排,受到中国留学生和当地民众热烈欢迎。或是挥舞着五星红旗,或是在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红”成为红场上一抹亮丽的颜色。
“俄罗斯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向位于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无名烈士墓敬献了花圈。如今,前来献花的人依然络绎不绝,一张张照片,定格下这些铭记与致敬的瞬间。
为何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加紧落实“十四五”、接续谋划“十五五”,最大的底气是社会主义中国真真切切的万千气象。
“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谋划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上海考察。对科技创新,尤为关注。上海,何以打造科创之城?什么是科创策源功能?跟随人民日报“一见”,一起探寻。
上海徐汇,滨江西岸,有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社区”:它是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目前已入驻企业百余家。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社区”,看科技浪潮里的蓬勃朝气,将希望寄予青年这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斗转星移,当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当人形机器人奔跑在北京半程马拉松的赛场、当我国成为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有了更加生动、具象化的表达。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东南亚三国。今年中国元首出访开篇之作、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面向周边的首访中,往访国的接待凸显高规格,礼遇中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回味。
“参天之木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娓娓讲述中,中越友好的传承跃然浮现。从携手救亡图存播下革命火种,到并肩战斗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再到现代化征程上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薪火相传。
元首外交,庄重严肃中也不乏亲和的“插曲”。此前到访三国,就有三首充满中国元素的歌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邻居心中的中国印象什么样?透过悠扬旋律、动人歌词,让世界看到。
大国与周边如何相处,是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命题。从全球视野看今日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没有欺压与盘剥的门罗主义旧逻辑,只有遇事好商量、一同谋发展的新气象。国际风云变幻,为何中国能开创大国与周边相处新范例?
此前往访三国,那些热情的礼遇、温暖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也更让人期待习主席的这次东南亚之行,期待中国在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里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
2月17日,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3月28日,在京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春日的北京,习近平总书记这两次与企业家交流,凝聚共识、传递信心,思虑的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当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载歌载舞,当蜡染在蓝白之间调和岁月的色彩,当春天按下的启动键唤醒山上的百里杜鹃,总书记再一次关注绽放在民族地区的非遗之花,背后有着深远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