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抗日英雄赵一曼就义前留给幼子的绝笔信令人动容,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这封家书,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次次深入乡村察民情、聊产业、话振兴,习近平总书记着眼的正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4年11月5日,湖北省嘉鱼县潘家湾镇。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情况。秋意渐浓,蔬菜长廊一片郁郁葱葱,总书记微笑着同村民握手。又一张照片定格。这些年,多少次到地头,多少次进村居,多少次紧握乡亲的手,又讲了多少贴心的话语。
“熟门熟路的改革,就像在游泳池,标着线,哪儿是浅水区、哪儿是深水区一目了然。到湍急的河里,不得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说改革开放搞了几十年了,现在什么问题都摸清楚了。如果都摸清楚了还要什么改革呢?”
“我想到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怎么办?》,书中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奋斗激情,正是当前我们所需要的精神力量。”10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上给出了一份答案:我们要建设“和平金砖”“创新金砖”“绿色金砖”“公正金砖”“人文金砖”,“把金砖打造成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主要渠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先锋力量”。
算起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至今尚不足百日,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就已经走到祖国的东中西——9月,去西部,经陕西到甘肃;10月,先去东部的福建,再到中部省份安徽。山河湖海,勾勒不同地貌风俗,塑造不同发展禀赋。一地接着一地,考察领域不尽相同,但对“改革”的强调贯穿始终,“改革永远在路上”的信号越发鲜明。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以贯之的牵挂里,有锚定目标的登高望远,也有务实精准的脚踏实地。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算起来,这是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九场推动区域发展战略落实的座谈会。9场座谈会,议题各不相同,但其中的那些“一以贯之”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