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在村寨的信团鼓楼,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又一张照片被定格。这些年,总书记考察脚步遍布大江南北,不少和大伙围坐聊家常、话振兴的瞬间被温暖记录。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过去的书香世家,讲到现在提倡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他饱含期待:“书香是一种氛围。”读书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他也号召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这活忙吗?”“春节也回不了家?”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前门石头胡同,看望正在工作的“快递小哥”,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在陕西柞水,总书记走进直播间给乡村电商鼓干劲;在湖南长沙,总书记与基层代表座谈时请来货车司机、快递小哥代表听民声……对他们的急难愁盼,总书记时时牵挂。
数字浪潮中,教育何为?习近平总书记看得辩证、谋得深远:“现在,一方面,有了智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工具和方法会发生变化,学生能力培养会有变化,这些正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启智、心灵的培养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放松的。基本功还得有。”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从2014年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到多个重要场合阐明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重视,不言而喻。
春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辽宁和黑龙江、吉林。在辽宁,访山村、看市场、入小区、进企业,给基层干部群众送上党中央的关怀和祝福;在黑龙江,出席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吉林,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纯洁干部队伍,维护了党的形象,巩固了红色江山,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历史主动凭何而来?重要讲话中3个关键词振聋发聩:坚韧执着、战略定力、高压态势。
2024年,国内考察调研历时30多天。万里山河间的足迹,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毅,有区域一体化的布棋落子,有“民生为大”的初心,有辉光日新的赓续、万众一心的伟力。
12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对澳门进行视察。在澳门“走一走、看一看”,同澳门各界朋友共商发展大计,3天的密集行程里,蕴含深远思量。
2009年宣布开发横琴岛至今,习近平同志5次来到这里。十五载时光流转,昔日蕉林绿野的横琴如今大道纵横,成为粤澳深度合作的平台、“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升腾起势的蝶变中,蕴含着发展的启示,是对过去的总结,是对未来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