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年来,学术界对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关注主要源自于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直接推动,也投射出一段时期以来城市社区复杂治理模式下效能未达预期的客观现实。
新发展阶段我国应实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和产业政策,依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现有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与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必须准确把握自由贸易港建设方向和路径。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是新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既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维度的全面振兴,又包括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目标指向,还包括促进农村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农村的协调发展。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此“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并且“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当前需要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其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短期现金流压力,稳住市场信心。让民营小微企业有“真金白银”的获得感,就要在短期内适当调整存款准备金考核等指标的容忍度,明确落实细则,疏通堵点难点,让政策早落地早见效。
数字乡村建设进程根本在于人的信息化素养,取决于乡村领雁人才和新型农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这就需要通过搭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未来文化教育场景,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人才培育,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并设计全周期、大场景、一站式的多跨场景应用,加快乡村普惠均等可及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具有重要的激励和保障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更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发挥好知识产权制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效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用好数字技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就是要用数字技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节能减排,激发市场机制潜能,引导民众广泛参与,促进数字技术的绿色低碳发展。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为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统筹有序、系统科学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又要具备耐心稳扎稳打,扎实有力推进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