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更要突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对发展壮大消费提出重要要求,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精准把脉,为进一步稳住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我国第一季度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政策的灵活度,注重总量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的相互配合,靠前发力,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是央行日前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明确指向。如何继续保持这一政策优势,进一步提振信心,稳妥施策,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企业发展遭遇成本快速上涨、资金周转压力加大、产业链供应链不通畅、市场空间收缩等因素冲击,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任务更加艰巨。对此,国家及时精准实施了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极大缓解了企业融资还款压力。
理论和实践证明,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四个环节,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有必要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进行再认识,剖析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好打通四环节的大文章。
我们要强化系统观念,不断增强各领域、各部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问题上寻找突破口,破解深层次问题、结构性障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4对关系。这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和做法,明确区域协同立法、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在国家法治体系中的地位。
在供应链金融相关配套政策的指引下,提升跨境供应链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助于增强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的产融支持力度,进而通过金融链穿透整条供应链运作,明晰相关商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把握供应链调整的主动权,维护我国供应链安全。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同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推动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市场是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配置环境、技术等资源,吸引生产要素向最需要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流动,能够实现减排成本最小化,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是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节约集约水平、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四对关系、五项原则和六项具体要求,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强调了“双碳”工作的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基层作为国家应急管理的基础对象,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基层具备较高的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迫切需要实现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本文在分析影响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基础上,从组织、人员、物资、技术等四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并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现代化。
进一步提升县城的吸引力、竞争力与发展潜力,还需多视角辨析施策。一方面,县城要发展好,关键还是看产业优不优、强不强;另一方面,要增强相应的配套供给;此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增强原有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近期国内疫情多发,消费恢复性增长受到明显冲击,相关市场主体面临较多困难,稳增长、保民生面临新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