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21年5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了《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对积极组织预算单位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等作出规定。我们要充分认识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意义,依照顶层设计做好分层对接,确保政策取得实效。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均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均致力于通过国土空间分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但是两项制度的发展路径和制度重心不尽相同。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是环境法典编纂中亟待关注的重要问题。
谣言存在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之所以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能被古人口耳相传、今人在网络上传播,原因之一是所流传的东西有某些方面迎合了大众的某些心理、情感和利益诉求,从而一般人容易接受甚至相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特别强调,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以一定质量、足够数量的多元化人才作支撑。我国现有3.14亿农业生产者,大专以上仅占1%左右,高中毕业生7%,加起来一共8%左右,高素质人才稀缺。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必须强化高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人才支撑作用。
近年来,文化遗产越来越被重视。每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
创新链是产业链发展的动力之源,对产业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协同创新“领头羊”是创新链上的关键一环,要以打造中央企业协同创新“领头羊”为突破口,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我们既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又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方面,是我国把握产业变革趋势、适应经济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更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需重点关注“全”“稳”“高”这三个关键词。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部门,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深入阐发了人类所处文化世界中若干关系的科学内涵,对于科学理性对待传统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启示。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这是国家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厚植数字时代文化自信的高度,对国家文化数字化作出的战略部署。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在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全球粮食危机苗头再起的背景下,建立全产业链条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至关重要。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群是影响最广泛的推动力量,不但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而且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加速渗透融合,使其他产业领域产生颠覆性变革,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数字经济正成为世界各国最具活力、增速最快的新动能。
人口事件是长周期事件,人口现象演变为人口问题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一旦人口问题显现,往往已经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因此,对人口趋势的认识需要有远见,对问题的预警和解决方案要有足够的提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