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内需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阐释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内需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鲜明特色,强调增强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更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指明了正确方向。
当前,我国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优势正不断显现,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斗志,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角,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对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全面推进民族复兴必将产生深远影响。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推动实践发展,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课程建设是党校教学的核心部分,要以优化适应新时代干部成长的课程体系为主要方向,以厘清多元建设主体的责任体系为关键抓手,以打造精品主干课程和课程群为核心内容,以构建涵盖关键节点的保障运行机制为基本保证,全面系统推进党校课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这一重要指示,为新文科建设明确了方向。
9月底,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审定颁布。新职业及其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连接新需求,蕴藏新机遇,折射新窗口,将为中国经济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激活新职业,畅通经济循环,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重大论断,并在不同场合深入阐述关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其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等一系列重要部署。这意味着,未来将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持续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的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的科技创新成就,令与会代表和全国人民倍感振奋。
稳市场主体就是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要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国企、民企和外企敢于作为、积极作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断标注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定位,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近年来,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社会矛盾纠纷成因及演变规律,建立源头预防、非诉挺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诉源治理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经济思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回答了经济全球化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为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规律的认识。
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喜庆氛围里,我们迎来了第53届世界邮政日。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邮政集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邮政广大干部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祝福!
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为高校深入谋划和扎实推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
面向新发展阶段,我们亟须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进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并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进而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