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为什么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道路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化了我们党对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规律性认识。中国坚持在和平发展道路上推进现代化,造福中国、利好世界,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与2021年相比,老年人口增加1268万人,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那么,什么是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什么要强调高质量充分就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应聚焦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多想办法,有效消除收入差距中的分配不公因素。
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图书、期刊、报纸、档案、手稿等红色档案文献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类型。新时代,保护和开发红色档案文献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转化,形成红色档案文献数据库,从而更好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近年来,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延宕反复,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全球多重危机叠加,个别国家公然鼓噪分裂对抗、“脱钩断链”。这进一步增加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让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挑战,迫切需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战略全局出发,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对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作出重要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把“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作为重要内容。这些都为进一步发挥投资在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指引。
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是党中央在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基于国内外形势最新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增强经济的韧性与活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出发,首次以专篇形式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写入,将“国家安全”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并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也要深刻认识到,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我们要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不断巩固扩大来之不易的反腐败斗争成果,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团结奋斗,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及“就业”一词达19次,彰显了党和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明确指出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就业工作“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三个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就业领域工作的“三新”,即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为未来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旧内需动能转换给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必须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判断和战略布局,深入实施内需驱动战略,坚定做好经济工作信心,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普及应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往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的产业链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得到很好改善,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创新的动力源泉和引领产业链发生颠覆性变革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