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丹青不染倾城色,水墨却含淡淡香。在中国古代,人们把优秀的画家称为“丹青妙手”,其中,丹指丹砂,青指青雘(huò),都是可以作为颜料的矿物。在古人的智慧与劳动成果中,千年石土成为文脉传承的物证,积淀文化自信的底色。北宋王希孟绘制的《千里江山图》,色彩绚丽,气韵辉煌,是我国丹青山水画的传世杰作。
2022年8月,北京冬奥会在张家口崇礼举办,张家口也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城市。张家口通过积极打造长城文化IP,恢复了大境门附近明德口街、元宝金街等一批街区。不过与我们40年前徒步考察长城时相比,今天的繁华似乎缺少了些许情趣幽深的感觉。
9月20日至22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敦煌文博会”)在敦煌市举行。来自5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800多名嘉宾围绕“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主题深入对话,旨在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文化交流、凝聚广泛共识。
3天里,主论坛、6个平行论坛、32场专业沙龙,以及多场配套活动密集举办。聚焦“深化文化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这一年度主题,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国内外嘉宾深入交流对话,共享文化发展新理念、共商文化建设新思路、共辟文明交流新路径,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那天,当我在一名中国学生那里看到这幅画时,立刻被栩栩如生的画面吸引了,甚至幻想自己成为画中人物,身着丝绸缝制的长袍,在雄壮的山川间遨游。我会驻足山脚下,欣赏江水拍岸,溅起朵朵浪花;立于楼阁之上,感受层峦叠嶂一年四季的变化,轻嗅空气中弥漫的新鲜松香;我还要细细观察那些划桨的人,看他们如何拼尽全力,在汹涌的江流中驾驭排筏。
考古发现讲究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最好还要见“思想”。马王堆汉墓大量精美的文物是“物”,一号墓墓主人辛追是历史中存在的“人”,而大量的简牍帛书就是“思想”。如此有“物”有“人”有“思想”的发现,意义重大,一直被研究至今。
“邓小平同志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5年前,我考证中共一大,就是响应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一号召,不然,我不可能做出这样的考证。”为了接受采访,89岁的邵维正早上5点就起床了,赶到办公室准备相关材料,一条一条密密麻麻写了几大页。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逨盘、秦公镈等国之珍宝讲述着古老的历史;丰富多样的展览通俗易懂、设计巧妙,向观众传递知识与文化;“小小讲解员”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提升青少年的观展体验……人们徜徉于展厅之中,与青铜文物面对面,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还记得,我们在北京游览颐和园时出了点小意外。一名同学突发疾病,带队老师要立即送他去医院,只能留下不会说外语的导游和中文还不是非常流畅的我们。作为学习中文最久的学员,我自告奋勇为大家当翻译。一路上,我基本能听懂导游的讲解,顺利给大家做了翻译,获得同学们一致好评。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学好中文、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决心。
中国和意大利两个伟大文明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将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在一起。汉朝曾派使者甘英寻找“大秦”,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地理学家庞波尼乌斯多次提到“丝绸之国”,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更是在《博物志》中对万里之外的“丝国”产生联想。虽然彼时的东方与罗马尚未直接接触,文化上的交流往来却从未断绝。
《粘响》以贝叶为书写载体,内容是明代傣族诗人帕拉纳创作的英雄史诗,讲述猛粘响公主之子苏年达的传奇故事,被称为傣族叙事长诗“五大诗王”之一,体现了丰富厚重的傣族文化。从清代贝叶刻本《粘响》,可以窥见古代中国与南亚古国文明交流的悠远历史。
“出游、赏玩、吟诗、作画。”蒋玮说,吴地旧俗,白露至中秋,百姓常常外出游玩,沈复《浮生六记》中就有夜赏沧浪亭的描述。文人雅士相约雅集,结伴游于山水间;或借机“卧游”,留下笔端丘壑,佳作由此诞生。
在城市各处的公共剧场,在社区图书室,在绿树掩映的广场公园,一首首呼应本届诗歌节主题“星球恋歌”的诗作被不时吟唱,传递出诗人们对自然的真挚歌颂、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热切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