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就像树的根系,河的源头,深远地影响着家里的每名成员。中华民族自古重视家庭与家族,从儿时的家教、家学,到成年的家训、家规,这一系列的规则与教导,最终形成了气质鲜明的家风,作为道德操守而世代传承。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村寨之一,被誉为“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和“民居瑰宝”。“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这句话出自陕西家训家规教育基地——韩城党家村家训。
回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优秀的家族往往并非一朝崛起,而是经过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的励精图治,逐渐形成良好的家风,孕育出经受岁月洗礼和考验的家族文化,最终家族中才会不断涌现出类拔萃的成员。宁波鉴桥屠氏就是这样一个家族。
我的外公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时候连绵的战火迫使人们流离失所,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读书学习成了奢侈的事。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向国人开启大门。崭新的书册点亮未来的明灯,外公立志要用学到的知识报效国家。
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1472年—1529年)出生于诗书世家,祖父王伦以教书为生,父亲王华是成化辛丑科状元。身为状元之子,王阳明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儒学教育。与时人不同的是,他读书学习却不以科举考试为目的。
宋代家教中不仅鼓励家族子弟勤奋学习谋求功名,而且也重视教育子弟登科及第、入仕当官后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官德,当好官,尽忠报国,这样才能光宗耀祖,名垂后世。宋代家教中的官德教育内容丰富,主要有以民为本、清廉淡泊、立身唯正、慎于交友等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