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瑞典隆德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证实,尽管大黄蜂的大脑很小,但它们的导航能力却可与人类相媲美。研究结果有助开发自主导航机器人,在GPS不起作用情况下“大显身手”。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史全团队与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合作,在前期柔性相变薄膜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化学交联合成方法,并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开发出了一种具有固-固相变特性的本征柔性相变纤维。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分子筛膜是由分子筛晶粒紧密堆砌形成的连续、致密薄层。局部和偶然的晶体扭转与边缘位错将形成亚稳态连接的晶间结构。在分离过程中,高温、高压、真空等化学和机械载荷将诱发膜内应力缺陷,极大削弱分子筛膜的耐久性与分离可靠性。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江连洲教授团队隋晓楠教授课题组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动态化学键交联的新型大豆蛋白基水凝胶,在推动植物蛋白高值化应用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成果发表在Aggregate上。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砂子消费国,年消费量约占全球的一半。因此,开展中国砂子开采、消费及全过程流动的监测和追踪极为重要和迫切。然而,砂子资源流动存在来源不明、过程模糊和去向不清等挑战,而且相关统计数据缺失,严重制约了我国及全球的砂子资源可持续管理。
加速高功率快充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制,不仅可以缓解当前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更能有望强化无人机、医疗器械和通讯系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其中,负极对锂离子电池在大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的容量大小、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合物之一,化肥等物质的全球需求量达到每年1.8亿吨。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高温高压以及大量使用氢作为原料,氨的生产每年贡献全球1.4%的CO2 排放,消耗2%的全球能源。同时,农业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硝酸盐流失可能会污染水资源。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医学院向烨课题组合作,通过揭示新型受体在不同甲病毒中不同的受体识别模式,共同帮助理解了甲病毒在多个物种中广泛入侵的传播机制。相关论文近期发表于《自然-通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出现了变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出现了变化。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了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
怎样让一个由人虚构的卡通角色,从静态到行走,再到跳跃、转体,甚至伴随音乐翩翩起舞?北京乐异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晟辑说,过去这是一个繁琐且浩大的“工程”,而现在,数字孪生应用技术的广泛运用,让所需步骤和时间大幅缩减。
2020年5月,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全国40所高校院所被纳入试点范围,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北工大”)位列其中。如今4年过去,北工大的赋权改革试点进展如何?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怎样?记者进行了探访。
轮状病毒感染会导致幼儿严重腹泻、呕吐、脱水甚至死亡。在一些国家,高达98%的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的儿童会获得终身免疫力。但在另一些国家,只有大约三分之一接种疫苗的儿童会产生免疫力。这一惊人的偏差,是由于研发时样本代表性不足造成的。
金属氧化物薄膜是一种重要材料,几乎存在于每种电子设备中。传统上,制造金属氧化物需要专门设备,这些设备既慢又贵,而且需要在高温下运行。于是,研究人员希望开发一种能在室温下沉积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技术,即打印金属氧化物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