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如果把时间的尺度再拉长,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在无样板可依、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几代科研工作者接续攻关,推动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上架的大国重器中,有17件带有‘全球首个’或‘国内首个’标签,11件为‘全球之最’‘国内之最’,涉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国资小新淘宝店铺负责人说。
10月29日上午,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相关情况。
如果我们在日全食期间观察太阳,会发现太阳周围有一圈晕状结构,这是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其中的磁场长久以来难以测量。近日,北京大学太阳物理研究团队历时8个月,绘制出114幅日冕磁场分布图,就像为日冕拍摄了一部持续演化的“大片”,第一次清晰展示了日冕磁场在数月的时间里如何变化,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上。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20年来,凝结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探月工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了重大贡献。
生成剧本初稿、缩减科研周期、构建智慧工厂……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推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辅助高精尖的科学研究,还是在视听创作上的应用,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强大效能,加快赋能千行百业,为创新创造开辟了新的空间。本期报道关注电影创作类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呈现人工智能在文化产品生产方面的巨大潜能。
金砖创新基地启动建设3年多来,累计发布5批177项重点任务清单,举办40多场高规格国际交流活动,建成8个新工业革命领域赋能平台,推出超百个金砖示范项目。金砖创新基地已成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上宣布建立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网络。作为该网络的重要载体,位于云南昆明市的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平台持续完善机制建设,促进金砖国家深化技术交流,合作成果不断涌现。仅2023年一年,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就集中签约了23项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签约金额超过72亿元人民币。
在宁夏六盘山、甘肃祁连山、黄土高原泾河流域等地,王彦辉和于澎涛持续二十多年研究林水协调多功能管理,长期的实践探索和丰富的成果积累,让他们对“三北”地区林业高质量发展有更深入的思考。
2024年10月16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的“2024OSCAR开源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软件产业处处长李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王晓丽、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晓慧为大会致辞,人民日报出版社副社长赵军、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李国春以及产业界企业代表出席会议。
10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介绍,这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历时2年多,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行业部门等相关领域的5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了编制。
近日,地球周围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小伙伴。一颗代号为2024 PT5的小行星被地球引力短暂捕获,在9月29日至11月25日期间成为地球的“迷你月亮”,此后它将再次回到环绕太阳的运行轨道。该“迷你月亮”由部署在南非的观测仪器发现,等效直径约11米,相当于三四层楼高。由于尺寸太小、距离遥远,“迷你月亮”极其暗弱,人类凭借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它。
报告强调,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强化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对于应对全球挑战具有重要作用。报告建议切实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包括提升数据的质量、可用性和互操作性,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增加对新兴科技的投资,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和资源管理领域,以加速创新;扩大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以确保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具备应对全球挑战的能力与技术基础。
我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是科学研究“向极端条件迈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理论模型、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将实验条件推向前所未有的极限状态,在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超强磁场等极端条件下,大量科学现象与规律得以揭示,极大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