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全省就业人员超过7000万人。今年以来,广东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推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截至8月底,广东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09.21万人,同比增长4.2%。
2021年12月开通以来,货运量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出入境旅客从每天300人次增至最高1300人次——曾经被质疑“无货可拉”、被担心“无人乘坐”的中老铁路,如今格外繁忙。截至今年8月底,中老铁路累计货运量已超6650万吨,跨境运输商品种类超3000种。
“十四五”以来,中国企业500强稳中求进迈出新步伐,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在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挑战,中国大企业要看到机遇和优势,积极担当作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参展商和国际人士表示,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服贸会的举办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网络。中国持续开放服务市场,将助推服务贸易提质升级,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2025年服贸会期间,北京首钢园入园客流达75.5万人次,再创历年新高。曾经的“十里钢城”变身火爆的“会展小镇”,这座承载着百年工业记忆、冬奥文化遗产的园区,书写着京西城市复兴与产业升级的答卷。
实现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既要积极引进来,也要主动走出去。如何助力服贸企业高效出海,挖掘服务贸易发展潜力?记者探访浙江杭州、福建厦门、四川成都等地,展现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推动服务贸易创新提升的生动实践。
匹克球赛、机器人足球赛比得热闹,凝胶冰雪新材料、“助力外骨骼”装置分外“吸睛”,更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今年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作为九大专题之一的体育服务专题展区亮点纷呈,折射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更多动能。
非理性的消费行为,确实会产生浪费。比如为了“排场”大摆宴席,结果剩下大量饭菜;为了“痛快”冲动购物,最终却闲置无用……这些行为不仅造成资源消耗,也和国家提振消费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提振消费中的“消费”二字,到底该如何理解?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近期,国务院批准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9月11日下午,有关部门和地区负责同志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相关情况。
内蒙古坚持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建成国内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新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占总装机的52%;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特高压绿电交易;截至今年上半年,特高压累计外送电量突破7400亿千瓦时,相当于2.7亿户家庭1年的用电量。
从传统集市到现代“文旅地标”,大巴扎的变迁正是新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今年上半年,新疆累计接待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11.15%;游客花费1425.6亿元,同比增长11.59%。
中国是吸引外资的大国,也是对外投资大国。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922亿美元,连续13年列全球前三。随着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品、高端装备、绿色低碳产品成为中国制造“出海”新增长点。中国企业“出海”持续向新向绿,“中国投资”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走进影院享受视听盛宴,假期出行游览大好河山,最近的一些服务消费让我体验感满满。有没有相关政策,让更多优质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满足更加多样化的服务消费需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20条举措。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意见》有关情况。
今年服贸会有7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包括近500家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智慧物流、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一批新兴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首发亮相,服贸会为推动服务贸易与投资、消费融合发展以及创新提升搭建平台,也为观察服务贸易新亮点提供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