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从黑龙江的蔓越莓到四川的鱼子酱,从重庆的淡水澳洲龙虾到甘肃的南美对虾……越来越多的“洋美味”成为“中国新特产”,广受市场认可,发展为带富一方的特色产业。它们是如何被引入的?产业发展的过程还顺利吗?近日,记者在安徽、四川和甘肃等地,探访“新特产”产地。
科技日新月异,催动金融加快赋能。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金融与科技将加快“双向奔赴”,进一步夯实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金融根基。近日,我们采访了一些地方的创新实践,共同探讨如何持续增强科技金融对创新发展的推动力。
6月5日,报道《买卖二手手机,如何更安心》在本版刊发后,有读者关心:闲置的旧手机,如果不想卖掉,有没有可靠的处置渠道?本报记者了解到,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已逐步建立起手机安全回收处置体系。成立仅仅半年多,这支主责为资源循环利用的“国家队”,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怎么干?
初夏时节,八桂大地,甘蔗田成为充满蓬勃生机的绿色诗行。微风掠过,蔗田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广西作为我国蔗糖主产区,蔗糖产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向着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
6月6日,由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百度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智能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大力发展智能经济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主题,旨在为更好推动我国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建言献策、凝聚共识。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出席。
近日,《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印发,在原有“三零”“三省”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户办电用电将迎来哪些新变化?供电企业将如何优化服务?发布会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介绍。
00后为“情绪价值”解锁消费新场景,中年人用智能科技重构生活仪式感,银发族在康养旅居中享受诗意人生……今天,消费市场正在发生新的积极变化。面对日益个性化、品质化、场景化的消费升级趋势,优质供给从何而来?
今天,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稳居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到第十一位,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手机被纳入补贴范围。政策助推下,二手手机市场呈现哪些新态势?旧手机流向何处?市场潜力如何激发?近日,在山东,记者走进二手手机店、回收企业,对商家、消费者、行业专家进行采访。
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获悉,近日,广西北部湾港钦州港域大榄坪港区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泊位扩建工程正式获得交通运输部关于使用港口深水岸线的批复,意味着北部湾港将新增991米深水岸线。
不久前,“为什么我们的衣服越来越难买了”话题冲上热搜,话题阅读量超过3800万。许多网友吐槽:衣服那么多,为什么总买不到最心仪的那一款?服装需求的背后,折射的是正在发生的消费观念之变:今天,我们眼中的物美价廉,已经不是简单的性价比,而是包含多元维度的复杂坐标系。
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平度,藏着美妆睫毛的致富密码。上世纪70年代,这门时髦生意来到平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数据显示,平度每年约有1.2亿副美妆睫毛销往海外,产量约占全球的70%。
今年一季度,新乡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工业投资增长28.2%,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当前,面对国内经济运行承压的复杂环境,新乡传统产业企业如何顶压前行、转型升级?记者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