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当今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战略规划,包括发展战略、战略空间、战略布局等。在现代城市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中,智库的角色无处不在,深深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
思想孕育于实践,教育升华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大思政课”有着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为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
随着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颁布,特别是规范义务教育“公参民”学校相关政策的出台,义务教育“公参民”学校的规范管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那么,高中“公参民”学校该何去何从?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这将推动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进程。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即将开幕,中国将向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国综合国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我国第三次分配的预期功能是弥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足,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作用的有效发挥,亟须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着力构建第三次分配作用的实现机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持续蔓延,席卷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对全球技术权力格局和信息传播秩序产生了结构性影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推进新时代财政理论建设,为充分发挥财政在治国安邦中的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8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强调,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这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必然要求。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指出要着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坚持统筹协调、城乡融合。可以预见,数字经济将有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未来产业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为驱动,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产业、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先导性产业、影响未来发展潜力的颠覆性产业、提升未来竞争能力的前瞻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带动作用和重大引领作用,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这对科研管理的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经费管理改革,成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的重要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尽管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北京冬奥会使得人们对冰雪运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持续高涨。冰雪运动的兴起有力促进了我国冰雪经济发展,冰雪制造、冰雪服务、冰雪基础设施建设、冰雪科技、冰雪人才培养等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冰雪文化、体育、娱乐、旅游等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冷冰雪”正逐渐释放“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