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基础和支撑。我们要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强化组织保证,激发内生动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习主席关于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高度新境界,对于全面从严治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11月4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强调,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数字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必将丰富文化存储介质载体,革新文化演绎呈现形式,开辟文化传播互动渠道,从而催生构建文化新生机新生态,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新动力,提供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把握未来主动权的先手棋。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同志提出,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起步较晚,涉及的制度技术条件和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实践中还存在生态产品底数不清、价值核算不规范、价值实现渠道不顺畅、价值转化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加以认真研究探索,持续推进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是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粮食产能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粮食生产成本的刚性增长压缩了种粮农民的利润空间,粮食生产净利润连续多年在盈亏线上下徘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新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和空间治理作出的重大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空间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厘清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市场监管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回应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中的市场监管问题,充分发挥市场监管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作用,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受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发达国家推动产业链回迁、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全球制造业和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将朝着区域化、本土化、多元化、数字化等方向加速调整和重塑。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了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系统观念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观念、战略思维、大局意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协同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充满各种挑战,必然会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为此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