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人员队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如何适应我国科研体系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转型,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红利优势,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活力和潜能,提高科研人员整体效能,建成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任务。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埋头苦干、担当作为,在新征程上为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正在加速推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深刻影响和塑造着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依托人工智能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在土地、资本、技术等之外的又一重要生产要素。大力推进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包括数据本身的市场化配置和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组合中的市场化配置,是当前及未来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就一定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
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多重挑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老龄化社会面临的是多重复合型问题,需要多措施、多手段、多视角、多维度结合的办法系统解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稳步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党的二十大对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完善军事力量结构编成,体系优化军事政策制度”。
全球发展的中国智慧与方案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导向,是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担当。
当今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就是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消费帮扶是加强城乡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其一头连着农村地区的“钱袋子”,一头连着社会各界的“菜篮子”,是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着较强生命力。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和理论创新,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体现了百年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