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遵循“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内在要求与规律,发掘为政以德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丰厚道德和文化滋养。
维系这一连续性的关键固然是构成中华文明稳定性与恒常性的诸多核心要素,但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中华文化所富有的“革故鼎新”精神,不断地调节、丰富和发展自己。正是基于这种“唯变所适”“守常求变”的革故鼎新精神,中华文明得以新陈代谢、绵延赓续。
数智化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强调了要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近年来,学界研究多围绕“人工智能+思政”进行,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案例库的研究尚不充分。构建思政课案例库对于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探讨人工智能对思政课案例库的赋能作用尤为关键。
北大红楼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通过系统借鉴国内外志愿服务先进经验,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在管理机制上实行标准化运作,在服务内容上突出专业化导向,在培养模式上注重可持续发展。这一实践探索不仅有效提升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实效性,更通过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模式,为博物馆青少年志愿者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堪称奇迹的快速增长。如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发展提供了经验、带来了希望,被许多国家视为值得借鉴的典范。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走俄国人的路”,建立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后,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放眼世界,从创党之初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党员过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有大的样子,大有大的难题,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是如何炼成的?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发展数字贸易,让数字经济更好释放红利,为国际社会不断深化合作、携手发展注入信心。当前,要进一步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瞄准数字贸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补短板、强弱项、破瓶颈、扬优势,为塑造对外贸易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贸易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国家安全要更加注重法治思维。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健全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安全领域国际执法合作,以良法善治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当前,城乡数字人才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破解的关键在于构建数字人才城乡双向流动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协同、分配优化、产业联动等,让数字人才在城乡间敢流动、愿流动、流得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人才发展格局,既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字动能,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人才基石。
在湖南这片红色热土上,“大思政课”能彰显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应当充分利用湖湘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打造具有湖南特色“大思政课”品牌。
“抹不开面子”,往往容易“丢面子”,这是无数案例印证的道理。党员干部必须引以为戒,从小事小节做起,从推掉一顿违规的宴请、一杯不该喝的酒做起,从拒绝一次违规的请托做起,真正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形象,赢得群众的认可与信赖,守护好自己的面子,更加守护好共产党员的面子。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研究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努力探寻中华法系的宝贵遗产与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契合点、结合点,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把握中华法治文明发展方向,书写出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法治篇章。
近日,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丝路友好使者”盛典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举行。11位“丝路友好使者”以及关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友好人士齐聚一堂,分享在项目建设、文化交流等各领域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