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首次明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新农人主体的带头作用?怎样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重庆代表团围绕该话题积极热烈探讨,提出不少好建议。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的现实需求。如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
近日,在河南省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口的苗木交易市场上,一棵棵带土球的玉兰苗木摆放成排,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忙着组织人手,用吊车把玉兰苗木一棵棵吊装到大货车上,准备发往山东烟台。
“我们大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庭院硬化等多项工程,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贵州省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田锦华代表说,“同时,我们因地制宜,发挥自然人文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水产业、蚕桑产业、传统种养业,取得良好效益,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广东省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雄飞代表说,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高产示范创建等综合措施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起,江苏将启动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主攻精深加工、新产业新业态、高技术3个方向,重点围绕稳产保供、科技自强、数字农业等6个方面,计划三年打造300个省级示范项目、高质量建设3000个重大项目,带动农业农村领域新增投资1万亿元。
“多建示范基地”“要统一垄距,农机和农艺相配套”“可以组织高产比赛”……3月4日,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梨树的一堂“黑土地保护”交流会上,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等院校的十余位专家教授与东北各地几十位种粮大户面对面交流,不少农民为专家教授提建议,为保护黑土地献计献策。
近日,在山东枣庄中兴国家矿山公园文化广场,老人孩子们围坐在舞台前,兴致勃勃地看着演出节目。枣庄市艺术剧团送来小品、豫剧等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铿锵有劲的锣鼓、流畅朴实的音韵、慷慨激昂的唱腔,引发群众阵阵欢笑声、喝彩声。
山明水秀、小桥流水;墙白瓦青、孩童嬉戏……走进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家家户户房屋的外墙壁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山水墙绘映入眼帘。“这些墙绘有许多是我画的,如今画墙绘已是我的收入来源之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有6000余元。”古零镇古零村脱贫户蓝燚笑着说。
“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要振兴,关键靠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中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南王庄村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素环说,农业现代化、乡村要振兴,急需要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特别是给“返乡青年一个发展的舞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入乡村产业发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对此“有话说”。
乡村振兴再迎利好。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的预算报告提出,安排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50亿元、增加100亿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占比力争提高到60%以上。连日来,产业振兴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