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11月8日是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就在几天前,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女儿、新华社原国际新闻编辑部干部瞿独伊,迎来了百岁生日。
吴昊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航天员选拔训练室飞船专业技术组的工作对她来说是个陌生领域。可不到一年的时间,吴昊就成长为飞船飞行程序训练主教员。
在兰州市124个集中隔离点,9000多人接受集中隔离。为扎牢防线阻止交叉感染,妥善安排隔离点人员生活,有人选择进入隔离点工作。
今年58岁的苏广林负责清掏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的46个公共厕所,这份“有味道”的工作他已经干了36年。
28年间,张勇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市级荣誉称号。
“在潘庭长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排忧解难,公正高效化解矛盾纠纷,这些都是我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快审庭书记员韦思帆说。
有这样一群人,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应急值守,随时准备“赴汤蹈火”,被称为“人民的守夜人”。
工程潜水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要求很高,全国持证从事水下工程焊接与切割的“蛙人”不足150人,卢洪飞便是其中之一。
1954年,余吉安不顾家人反对与马来西亚爱国华侨青年一同回国;高中毕业,报考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电站建筑专业;大学毕业后,奔赴云南山区建坝、修站,一干就是一辈子。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有一位“技术罗”,他的名字叫罗宇。
60多年前,他就在中科院师从华罗庚学数学,研究论文被钱学森看中,后来又被推荐参与了一项神秘又特殊的任务。1963年,他走进罗布泊戈壁沙漠深处,給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插引爆雷管,并亲眼见证了成功爆炸的全过程。他自嘲说,自己也是闯过“鬼门关”的人。
2005年,高旭东走出校门,来到华誉机械厂当焊接学徒工。在旁人看来,焊工又脏又苦,但在高旭东眼里,学焊工苦中有乐。从第一天起,他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10月末的海南省临高县,早上6点,天还未亮,王健的一天已经开始。自成为临高灯塔灯守员至今的近20年时间里,他每天都在这个时间准时起床。
2021年苏州市“最美劳动者”评选日前揭晓,江苏维达机械有限公司职工陆新海榜上有名。今年43岁的陆新海,2001年进入该公司,全面负责挤出成型类及非标产品类的技术工作。
几十年如一日,刘宝辉每天在实验室里与时间赛跑。他从来没有休息日、节假日,在实验室通常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为达到实验目的,团队成员需要在连续48小时内每隔2小时取样一次。
当吴建智6岁时,他用自己幼小的双手为哥哥撑起了生活和梦想,陪伴哥哥走过了15年的漫漫求学之路。
11月3日,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教授李伟等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5年,包信和完成了在德国马普研究所近6年的合作研究,来到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扬起了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风帆。
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肖文儒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2020年1月,一座2层楼高的警务室拔地而起,在硬石头上扎下了根。而在这小小的警务室里,一师,一徒,一犬结下 “三代”情缘。
作为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和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同呼吸共命运,从青丝到白发,将自己对国家和对航空事业的忠诚镌刻在蓝天上。
克服这种困难需要有悟性、勇气和韧劲。”作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大中表示,“科研工作是崇高的事业,值得用一辈子去追求和奋斗”。
作为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奠基人之一,顾诵芬一生默默耕耘,只为做成一件事,那就是“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你见过凌晨4点的长安街吗?20多年来,北京公交车司机常洪霞用青春向理想告白,书写着她对这条线路的热爱。
走在通往教育家的路上——访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
精神谱系研究与传播 | “把英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