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12月的川西高原,天寒地冻,最低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37岁的中国邮政若尔盖县邮政分公司乡村投递员哈弄夺机,冒雪给乡亲们送邮件。
1998年,34岁的高宗余带领团队刻苦攻关,设计出的主跨达605米的福州市青州闽江大桥,在当时全球结合梁斜拉桥中位居第一。
2020年1月25日,难抵极迎来了第一个徒步至此的造访者。38岁的中国探险者冯静历时80天、穿越1800多公里,完成了看似“不可征服”的壮举。
2019年,孩子上了大学,潘云峰也决定回老家临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一位做竹编的同行,这点燃了他重拾竹编手艺的热情。
自1991年来到意大利,李雪梅在华文教育领域已辛勤耕耘了30年。从单纯教授汉语到建立华文学校,再到建立一所国际学校,她对华文教育的探索逐渐深入,认识也不断拓展。
一名东部沿海地区的音乐老师决定去西部高原山区支教,杨海燕的同事都觉得有些惊讶。
茆智家距学校1小时车程,为了节省时间,除节假日外,数十年里他都是一个人住在校内,在大食堂用餐。在海南岛做橡胶灌溉试验时,他住在试验胶园中专门搭建的茅棚内。
在新校区建设与搬迁工作中,涌现出了众多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其中就包含着该校后勤处饮食科科长谢南贵的辛勤付出。
近年来,李清坤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各骨干成员积极参与,先后完成了公司级科技创新项目50项,一线职工发明创新创造奖20项,完成国家发明专利34项。
作为国网眉山市彭山供电公司谢家供电所台区经理班班长,20多年来,盛恩利曾5次冲进无情火海、3次跳进湍急水流,挽救了9个人的生命。
疫情当前,王鑫泉由调音员变身“勤务员”。作为抗疫先锋队中最年轻的队员,从12月14日至今,他和大家并肩作战,阻击疫情。
孙广成带领产品工艺班组先后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青年文明号”、航天九院“工艺先进集体”称号,被授予河南省国防邮电工会“创新工作室”。
2002年—2004年,刁文鲳联合山东中医药大学、烟台中医医院,完成了山东省级科研课题“中医刁氏脊椎病论症四归椎诊断标准、脊椎关节五点一线手法复位术标准”的研究。
“中国搞房地产的人很多,不缺我一个!”梁希森坦言,自己是农民出身,也打心眼里喜欢农业,最想干的还是农业上的事儿。
王忠雷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12年来,他最多同时教4门课程,培养了35名学生,没让失学辍学情况在这个教学点发生。
“我不是英雄,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孙红梅告诉记者,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鼓舞着自己成长。
30年的焊接生涯,让他从一名初级焊工成长为一名高级师,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指导教师。30年来,他用一把普通破旧的焊枪,绘出了一幅焊花闪烁、弧光耀眼的人生画卷。
赵明翠,一名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坚守基层30年,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美邮递员”“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12月23日7时,西安市碑林区钟楼社区开始新一轮核酸检测。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南大街派出所钟楼社区民警姚六一早早来到小区,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引导群众、维持秩序。
在赵久然看来,理论联系实践,为生产服务,是自己多年来所遵循的原则。“我很多课题不是从书本上找,而是结合生产需要、产业需求,来找到研究方向的。”
“我是一名农村出生的人,我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为帮助家乡实现脱贫致富目标,2015年8月,在深圳打工创业二十多年的林学强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平潭屿头乡东珠村担任村支部书记,以一己之力为一方百姓贡献一份力量。
龙福刚,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南方电网公司贵州兴义供电局输电所五班班长。脱下军装,穿上工装,23年,17项国家专利,他用军心铸造匠心,以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
王绶琯曾长期主持我国天文学的总体发展,领导研制成功中国首台射电天文望远镜等多种重要观测设备,取得了多项巡天观测科学成果。
走进检察院,六载寒暑,陈健勤学苦练,在不同业务岗位上勤勉履职,用文字记录成长,用键盘砌起荣誉。“不忘初心,踏实走好每一步”,这是陈健时常勉励自己的话。近日,陈健荣获“2016-2020年广西法治建设先进个人”“全区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等称号。
一图读懂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成就
从“恐龙去哪儿了”到“我们往何处去”——探秘国家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