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从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社区党委书记,程子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也绽放着自己的青春风采。
作为护林员,每天一大早,潘卫平身着迷彩服、穿上解放鞋,佩戴红袖章,背上小喇叭、手机、柴刀和干粮,随即“扎”进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头,开始巡护工作。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平时工作繁忙,但赵莲丹还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志愿者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赵莲丹的公益志愿者服务时长累计已达1500多个小时。
一个不会游泳的95后青年,接连两天跳入长江中救起3人。连日来,在湖北省监利市,人们传颂着新疆小伙玉苏普江·艾比布拉一周前英勇救人的事迹。
代红辉已经69岁了,干起党务工作来依然动力满满。有一次,代红辉去外地讲党课,课前不慎摔倒,她忍痛坚持讲了两个小时。
青沙山,海拔3037米,属昆仑山系支脉,这里不仅是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的分界线,也是青海西宁通往黄南的必经之路,气候复杂多变,冬季寒冷,常有降雪。
这些年来,从地方院校到军队院校、从军事科研的“门外汉”到为战而研的“行家里手”,80后李冬冬在科研创新道路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蜕变。
郗景武现任依兰县公安局三道岗派出所辅警,2020年兼任三道岗派出所党支部组织委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如何对岗位的奉献、对党的忠诚。
“新时代的工匠,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能、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对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薛魁时常对徒弟们说的话。
除多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重点项目,出版4部专著,发表80多篇论文。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为了研制量子重力仪,并让它从实验室走向行业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教授周敏康和团队用了整整15年时间。
魏华龄出生于1918年,是桂林市离休干部,现年104岁。他不仅是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亲历者,也是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开山鼻祖”。
院士们不仅是测绘学科历史的书写者,更是科研报国的践行者。
2010年,刚从广西大学毕业的杨宁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
曹建华的橡胶砧木科研工作一直没有停歇,而橡胶收割的问题,始终悬在他的心头。
来塘小学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来塘村,是个仅有9名学生的教学点。1990年,完么仁增接受县教育局的聘用,成了学校唯一一名教师,一待就是32年。
杨士莪出生于1931年,河南南阳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最早的水声领域研究专家之一,现任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
2012年3月,达德明成为一名辅警。从那以后,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梦想一点点照进现实。李凡担任雁北地区林业局局长7年的时间里,仅万亩以上成片林就建成28个。
余国琮80岁仍然在承担教育部教改项目,85岁依然站着给本科生讲课,90岁指导博士生科研,97岁伏案撰写理论书籍,百岁依然坐在书桌前归纳、凝练技术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在政策扶持下,当年12月26日,刘志鹏承包了400多亩土地,并于2019年2月27日正式注册成立了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就这样,他顺利开启了自己的养虾事业。
北京高校“十佳辅导员”是北京市树立辅导员先进典型的最高荣誉。经过推选和层层选拔,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本科生辅导员毕帆脱颖而出,成为2017—2021年度北京高校“十佳辅导员”之一。
一个个困难家庭成功脱贫,一件件棘手难题迎刃而解……韩峰参与和见证了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如今继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线辛勤耕耘。
黄胶鞋、橡皮手套,再套上防蜂服,油菜花地里那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养蜂人,就是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90后返乡创业青年——袁小梅。
走在通往教育家的路上——访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
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