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从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获悉:今年以来,我国光伏制造端增长强劲。前三季度,多晶硅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52.8%,硅片产量236吉瓦、同比增长43%,电池片产量209吉瓦、同比增长42.2%,组件产量191吉瓦、同比增长46.9%。
记者近日从黑河额济纳灌域水利发展中心获悉,截至10月底,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东居延海今年已累计补水6387万立方米,水域面积42平方公里,湖泊干涸危机得以有效缓解,东居延海实现连续18年不干涸,生态补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受近日强冷空气影响,11月30日11时30分,黄河内蒙古河段三湖河口水文断面(乌拉特前旗)附近出现今冬首封,封河长度15公里,封河前一日平均流量594立方米每秒,首封日期较常年偏早3天。
近日,按照水利部部署,珠江水利委员会完成2022—2023年珠江枯水期首次压咸补淡应急联合补水调度,成功压制珠江河口咸潮,确保了澳门、珠海、中山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了生态用水需求,极大缓解西江航运通航压力,实现了供水、生态、航运、发电多方共赢。
“天更蓝了,海更净了,岸上的各种绿植和湿地面积也不断扩大,许多很多年都不见的海鸟,在这里安家筑巢了。”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复州湾街道夏屯村的渔民王友勤告诉记者,如今,他总喜欢来复州湾附近的海边走一走。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当地传统产业实现了节能降耗、产能提升,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12月1日,《江西省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管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江西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工作迈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十五五”时期,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公布的《2021中国林草资源及生态状况》显示:2021年我国森林面积34.6亿亩,森林覆盖率24.0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草地面积39.68亿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0.32%,鲜草年总产量5.95亿吨,林草植被总碳储量114.43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