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六大重点行动和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两方面举措。提出“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科技创新引领”六大重点行动。
近日,一场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让世界更‘绿色’的化学”的论坛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杨培东、厦门大学教授郑南峰、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桅等共话“神奇化学”,探讨人类走向绿色未来的方向。
记者近日从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获悉,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发起的玛可河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在三江源区域首次记录到了黄喉貂的活动影像。这填补了黄喉貂只有零星分布信息、没有影像资料的空白。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来到位于青岛即墨区的即发集团,调研其纺织用聚酯材料超临界CO2无水染色产业化生产示范线项目时表示,该企业世界首条且最大的智能化无水染色示范线的建设运行,标志着我国无水染色工艺技术日渐成熟,并在产业化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去年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旅游频道向游客推荐到肯尼亚最值得做的20件事,其中,“乘坐蒙内铁路列车”排在第五位。为保护动物的正常迁徙,蒙内铁路设计建设14处大型动物通道,连最高的长颈鹿也能够安全通过。由中国企业承建、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铁路,处处体现了绿色的理念。
“支持给江豚让路,不能让长江微笑天使消失”“这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方案公布后,设计方的良苦用心引来网友的叫好。的确,方案修改着实花了番心思。据报道,过江通道距离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边缘还有50米,原有方案已经是经过优化的,而新方案主动加码,把对江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金融结算”已成为智能垃圾收集箱标配。4月15日,第二十届中国环境博览会在上海开幕,首次开辟智能垃圾分类展区,几十家企业集中展示行业最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东北地区首个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服务平台日前在辽宁大连正式上线。大连市的居民打开支付宝首页,在“更多”中“城市服务”模块下,选择“垃圾分类服务”功能,点击“一键回收”,对要处理的垃圾拍照并确认预约上门时间段后,垃圾处理的线上操作就完成了。
置身茂密的森林中,沐浴着晨光,漫步在康养步道上,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在生活压力加大、空气污染严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森林,游山、看水、赏景、康养身心。而森林康养作为森林生态和服务价值的一种新发现,正成为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新业态。
近年来,江苏省泗洪县魏营镇围绕“特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在先锋水库水面、滩涂引进装机容量15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同时发展珍珠养殖2000余亩,尝试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的立体生产,使水库滩涂变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金库”。
没有开山劈岭,没有大修大建,甚至为了给一棵棵树让路,不惜增加工期和代价……正如李合岭所预想的那样,历尽4年升级改造后的百花岭景区,如今正以最原始、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和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样,太行山绿化工程是我国正在实施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25年来,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22.4%,森林质量显著提升,林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年长的人,或许还记得,1960年版五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是一台大电镐正在工地作业的场景。这工地,便是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如今,电镐静静矗立在矿山广场中间,向人们诉说着这个昔日亚洲最大露天煤矿的辉煌,也见证着它从地球伤疤到生态公园的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