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PFAS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合成化学品,被用来制造耐热、耐油和防水的涂层和泡沫材料。人们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空气、土壤和水中都发现了PFAS,鉴于其在非常低的浓度下也对人体有毒,因此需对其进行清理。但PFAS不易分解,也很难被破坏。
GSMA的最新报告指出,仅今年就有30多个国家部署5G网络,全球5G连接用户预计将在未来两年翻一番。截至1月,全球有229个商用5G网络,到2025年底将达到397个,这意味着全球许多地区的5G网络投资将强劲增长。到2030年,5G的普及率将超过85%。到本世纪末,全球5G连接用户将超过50亿。
毫米尺度的叶蝉饮食结构中有95%的水,且营养成分很低。它们每天的排泄量高达自身体重的300倍,相比之下,人类每天排泄量只有体重的2.5%左右。为了生存下去,这些昆虫需要利用大块肌肉和高效的消化系统提取并过滤大量的植物汁液。
戴上虚拟现实眼镜,跟随屏幕上的绿色箭头前进,一路穿过巴塞罗那几个最著名的景点:绿草茵茵的古埃尔公园,伴着花香的兰布拉斯大街,海风拂面的巴塞罗那海滩……这是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世界移动之都巴塞罗那”展台推出的多感官体验路线之一。
2023年2月19日,由中国电子商会元宇宙专业委员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数字体育专业委员会及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园假日联盟三方联合主办的体育元宇宙研讨会(第一期)召开,三方联合组建“体育元宇宙联合工作组”并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多位来自体育领域、科技领域、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人士就当下体育元宇宙的现状、技术发展与相关实践,未来挑战与发展机遇展开了交流研讨。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宏平团队利用微生物溶解花岗岩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对花岗岩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化和分异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近20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使用微小的类器官,即实验室培养的类似于成熟器官的组织,在肾脏、肺和其他器官上进行实验。最近,Hartung和同事一直在研究类脑器官,这种器官虽然只有笔尖大小,但却拥有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关键特征,例如拥有神经元和其他对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至关重要的脑细胞。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史全团队基于热能长期存储与可控释放的理念,提出了时空相变材料的概念,为研究具有时空应用特性的新型相变储能材料及开发新一代热能存储与利用技术提供了新方向。相关成果发表在《能源化学》上。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燃料和化学品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而烯烃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其中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是基本的化工原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太阳能光催化反应是一个涉及多电子转移的能量爬坡过程,光生电荷分离后发生电荷的转移、复合,最终参与表面催化反应,整个过程跨越巨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这使得理解和认识该过程的复杂机制十分困难。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金龙教授课题组和曹宵鸣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领域获得最新进展。相关研究以《提高半导体基底的电磁场增强能力用于非吸附分析物的SERS检测》为题发表于《化学》。
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关键角色,可预防感染和癌症。代谢途径产生它们开展工作所需的能量和构建块。T细胞的特殊身份和功能是由代谢途径决定的,所以每种类型的T细胞的内部运作都是不同的。
研究地球核心对于理解行星形成与演化至关重要。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对这样一个最内核的存在及其大小提出了假说,但这些假说存在争议。不过,由于缺乏灵敏度能达到给地球深层内部采样的探测器,探测地球最内核的工作一直难有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