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HEPS已全面进入科研设备安装阶段。李京祎说:“HEPS将和我国现有的光源形成能区互补,对提升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与前沿基础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让更多创新性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中国空间站已全面建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已从构想成为现实。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在轨稳定运行,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计划于今年6月返回地面。当前,工程全面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
与传统望远镜相比,液体镜面望远镜建造成本低很多,且拥有其他独特优势。如果ILMT取得成功,未来或许可在月球上放置一个更大的液体镜面望远镜,助力管窥宇宙中第一颗恒星的“模样”。
61次发射成功率100%,相当于每6天发射一次,今年创下的发射次数纪录几乎是去年31次发射总数的两倍。2021年31次任务中,17次是专门部署“星链”卫星组网发射。据SpaceNews报道,2022年61次发射中“星链”任务占34次。
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具有广谱抗癌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然而,能天然产生这类生物碱的植物几乎都已濒临灭绝。因此,科学家试图找到人工合成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方法。
百万年来,人类免疫系统积极应对病毒入侵,将其整合到人基因组中由宿主细胞的遗传调控系统接管,协同进化。随着年龄增长,遗传调控“疏于职守”,古病毒基因元件可逃脱监管被唤醒活化,导致衰老。
地球冰川在21世纪将如何演变?这一问题决定着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对全球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在近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新研究中,法国图卢兹空间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学研究实验室领衔的国际团队揭示了比之前预测的更大的冰川质量损失,全球温度升高与冰川质量损失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越来越少,星星能见度的变化可用每年7%—10%的天空亮度增加来解释。近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2011年至2022年间50000多次肉眼观察夜空的分析结果。
1977年,肩负不同任务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先后启航,开始了各自的冒险之旅。2022年,旅行者号任务迎来了45周年纪念日。从近距离飞越多颗行星到探索人类在太空中的最远距离,这对“姊妹花”在增强人们对太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考古界经常使用化学元素碳的同位素“碳14”来测定古生物和文物的年代,黄方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碱土金属元素锶的同位素组成,来追踪判断大闸蟹的真实地理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