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临近入伏,马上就要进入一年中最为炎热的阶段。夏季气温高,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更加容易出汗,食欲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很多人都把夏季看作减肥的最佳时机。夏季真的适合减肥吗?可能存在哪些误区?如何利用夏季健康减重?记者采访了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主任贾凯。
小暑已过,气温节节升高,局地突破40摄氏度,开启“烧烤”模式。“健身视野·服务站”栏目推出夏日特别策划,聚焦游泳、登山、骑行等适宜夏季开展的体育项目,助力大家在炎炎夏日也能收获健康和快乐。
7月1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推行“减盐减油”专项行动计划(2025-2027年)》,目标是到2027年底,湖南省居民人均每日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较2024年分别下降10%。
三伏未至,热如蒸笼。7月以来,我国南北方多地持续出现高温酷热天气。胃口差、吃不下饭,晚上翻来覆去睡不好,白天头昏脑涨没精神……暑热湿气交织带来的“夏季综合征”如何破解?耳穴敷贴(贴豆)、耳尖放血……有关耳朵的中医技术成为不少市民应对不适的“清凉法宝”。
7月14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中心副教授曹乾安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今年三伏天虽短,但调养身体不必“抢时间”,更应注重质量。他建议,贴三伏贴的患者可适当延长贴敷间隔时间,并增加伏前贴和伏后加强贴。此外,入伏前进行温和调理,如热敏灸或铺灸等,能为正式调养“打底子”。
父母要上班,孩子谁来看?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是许多家庭长期的困扰——托育难。7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恰如一场及时雨。
度过了花粉漫天的春季,没想到夏天也会被过敏偷袭?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过敏)反应中心主任王学艳提醒,进入夏季,人们容易放松对过敏的防护,殊不知高温潮湿的环境正孕育着新的过敏威胁。
今年7月7日是小暑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此时节高温、潮湿、闷热交织,暴雨天气增多,人们常大量食用冷饮和瓜果,而生冷食品易损伤脾肾,导致“脾失健运”。因此,养护脾胃在此时尤为重要。
暑假来临,如何让孩子安全、健康、愉快地度过这段特别的日子?6月30日,“上海健康播报”邀请专家从避免意外伤害、建立良好的生活节奏以及应对好孩子特别的脑回路、维护亲子关系的角度给予了专业建议。
“嗡……”一架装载深棕色药袋的无人机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东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门前轻缓升起,向着6公里外的后亭社区疾驰而去。几分钟后,家住后亭社区的居民在家庭医生群收到取药通知,从附近社康中心的无人机降落点取回代煎的中药。
6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第25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注意到,自第17周开始,肠道病毒在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连续8周上升,第25周数据显示,肠道病毒已成为仅次于新冠病毒的病例类型,在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排名第二。
据中物联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不完全统计,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物流总费用约267.8亿元,同比增长1.88%。医疗器械市场稳中有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医馆数量已从2015年的3000余个增加到4.2万个。近年来,中医馆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走上了“从有到优”的发展路径,成为群众身边的健康“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