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慢病管理要‘对因治疗’,关键是去除危险因素,可实现慢性病的对因防治,是防治的根本;合理膳食对于慢性代谢性疾病是最理想、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治策略,可使疾病长期缓解。”12月29日,在第十六届健康中国论坛“健康进万家”主题单元上,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姚树坤表示。
12月27日,中山三院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副主任陈潮金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生和患者家属可以实时在小程序上查看手术进程,如等待手术、入手术室、手术中、复苏中、回病房等。”
在医保码上线启用五周年大会上,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曹启峰在会后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省医保码2020年8月全面上线,完成医保码激活率超过20%的目标;到2023年9月,激活率已达100%。
12月28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处了解到,2025年度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集中参保时间为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3月31日。
12月27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举行的“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进展成效”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防控司司长雷正龙介绍,我国在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上成效明显。
近日,受入冬冷空气影响,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月19日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第50周)显示,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
12月25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近日该委设置了全国统一的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12356”,将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健康公益服务。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实施以来的首次修订,修订后的科学技术普及法由6章34条扩充至8章60条,其中三个关键词备受关注。
12月2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关于完善政策措施、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升服务质效、加强协同联动、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14项意见。明确自2025年起,对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的参保人员,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4000元。
一种食物是否健康,跟人的饮食是否健康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人的饮食是否健康,应该看总体膳食情况,也就是食物搭配。即使符合所谓健康标准的食物,如果只吃一种,也不健康。”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今年10月,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跨统筹区共济,截至12月9日,各地共济范围均已由“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参保人可通过线上途径绑定近亲属关系,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共济。
“刚到保定时,我的手机恨不得24小时都在响。‘常主任,这个病情要怎么处理?’‘常主任,这个手术您快来看看!’……有时,我已经踏上了返京的高铁,接到一个电话又折返回来。”常晓峰说,“保定同事们都说‘常主任常在!’”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少9款罕见病药物在国内开出首张处方,惠及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转移性结直肠癌、杜氏肌营养不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疾病患者。
随着冬季咳喘疾病多发,12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咳喘门诊开诊。12月2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门诊每周四上午25 个号,自开诊以来基本每次都满号,不少患者是奔着看咳喘来的,就医的需求比较高。
“如何让血液肿瘤患儿得到更好的照护,使治愈率进一步提高?营养支持是不可少的。”12月19日,在第十六届健康中国论坛儿童血液肿瘤营养科普主题单元上,多位临床专家表示,全周期的营养管理可以使患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12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由原10大类132种调整为12大类135种(包括4项开放性条款),新增两个职业病类别。调整后的目录将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