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打卡运动小程序、集团内课程、教师资源跨学段共享……日前,《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包括过程性考核与现场考试两部分,总分提升至70分。而本市的多所学校也迅速行动起来,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爱上体育运动。
“自从有了课后服务,我能安心工作了,下班后也能赶去接孩子了。”陕西西安碑林区小雁塔小学四年级学生石一辰的爸爸说,“过去,孩子放学我还没下班,接孩子就是家里的大难题。现在,孩子在学校就能完成书面作业,回家后有了更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阅读。”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教育部召开2022年研考组考防疫工作专项视频调度会,要求要提前统筹增设必要的备用考点、隔离考点,做好相关考务工作人员选聘、培训,以及试卷调配和安全保密等工作。
2021年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的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是“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
什么样的人能做课外体育培训的执教人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开展课外体育培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场地条件?课外体育培训有哪些安全要求?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日前印发了《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上述问题都有了明确答案。
教育部今天(12月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总体情况和“双减”工作有关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在落实“双减”工作中,校内减负提质是根本之策。
“‘双减’之后,孩子放学回家不用再做作业,吃过晚饭后通常听听英语,读读课外书就可以早点睡觉了。”北京家长严女士说,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拓展了孩子的兴趣,而且监督孩子作业基本在学校完成,孩子的学习负担明显减轻。
21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新学期开学以来,各地各校坚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5日至27日举行。为严厉打击涉考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考风考纪,维护考生合法权益,近期教育部正会同公安、网信、工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对涉考违法违规活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于近日公布,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南京师范大学表现亮眼,共有6个项目获批立项,在全国省属高校中位居首位,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并列全国第十位。
作业是教学的一部分,“双减”后,教师要如何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才能既减负又提质?12月20日上午,第二次北京市作业优化成果展示交流研讨会在北京汇文中学举行。
12月20日记者获悉,清华大学等19所高校发起的乡村建设高校联盟正式成立,将开展建站组网、主题实践、人才培养、乡村研究和示范建设等五大行动。
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开考在即。针对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疫情散发情况,12月20日,教育部召开视频调度会,针对少量考生滞留在外地的情况,要求相关省份专门制定应急安置方案,及时加印、调配试卷。
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20日再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记者了解到,修订草案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优化职教学生升学就业社会环境,加大对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企业的激励。
今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21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围绕“双减”工作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新学期开学以来,各地各校坚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