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推进解决10万套历史遗留住宅项目办证难问题、新增300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300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2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北京市2022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的决议,共确定了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生活便利性等8个方面、32件实事项目。
今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三五”以来,教育部与相关部委、大型企业、地方政府深入开展共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工作,新增共建中西部高校39所。
今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加强中西部卫生健康人才供给,推进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模式。
今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决策部署,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全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每逢星期天,就不断有孩子来,在家长陪伴下参加打土坯、推石磨活动,体验农耕生活,孩子们可开心了。”时值冬季农闲时节,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大湖村村委委员石江江却闲不住。他说:“不仅要让孩子们玩好,还要让他们吃好。”
“学生的伙食费要使用到位,一分钱都不能截留、克扣,一定要全部‘吃’到学生嘴里!”说这句话的,是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丹江初级中学分管后勤的副校长钟柳艳。
近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乌鲁木齐一所大学多名学生反映,由于“被就业”形成的职工社保缴纳记录,导致他们无法缴纳个人医保,甚至可能影响此后报考公务员、参加应届生招聘会等。
“先生”之“大”,在于大情怀和大境界,有为国为民的大担当;“先生”之先,在于先知更在于先觉,不仅要具有扎实学识,更要具有较高的道德品格,能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对学生产生示范影响。
“我国在数量规模上世界第三,财政投入规模上世界第二,校餐质量从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等方面明显好于其他金砖国家。”12月18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在营养改善计划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上说。
学生平均身高增长10厘米,营养不良率下降约10%,数学成绩提升约14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近期发布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十周年评估(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称,“营养餐”每投入一元,就能获得约五元的回报。
12月25日,湖北全省20多万考生将走进考场,参加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武汉市科学制定研考工作实施方案,确保隔离点考生“应考尽考”。
12月25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开锣。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达457万,较2021年同比增长21.22%,记者统计发现,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保持8年增长。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一些未成年人的生活细节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其中一部分甚至成了“小网红”,主动发布一些生活段子视频。“小网红”为何存在?毫无疑问,站在未成年人背后的永远是成人。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对于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 APP,暂时下线。整改到位并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恢复备案;未通过审核的,撤销备案。
记者从教育部12月22日召开的第二场“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五项管理”政策出台以后,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逐步形成了普遍管、统一管、科学管的良好局面,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5-27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相关准备工作就绪。教育部强调及时开展专项调度,妥善处置疫情封控地区滞留考生就地参加考试,并提醒广大考生做好疫情防护,诚信参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