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建设贸易强国,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举措,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和迫切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也是市场主体感受最为直接的困难。
7月23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当天,广东、云南、贵州超过157家电厂和用户达成南方区域首次跨省现货交易,全天市场化交易电量达27亿千瓦时。
专家指出,随着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措施逐步落实,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成为推动世界经济企稳复苏的重要引擎。
截至11月底,全国累计新开工水利项目2.5万个,新增投资规模1.18万亿元,较去年全年多开工3767项、多增加投资规模6511亿元。
伴随着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等20个集群在工信部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胜出,我国重点培育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45个。
青年人就业方面,付凌晖介绍,从11月份情况看,在就业优先政策措施作用下,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加大帮扶力度,青年人失业率连续下降。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多位权威专家结合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海外机构和人士认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劲动力。
德国联邦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经济继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实现0.8%和0.1%的环比增长后,第三季度环比增长0.4%。欧盟委员会预测德国经济今年有望增长1.6%。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稳投资力度,一项项重大工程施工正酣、一批批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意大利新政府于11月22日通过了2023年预算草案,将支出约350亿欧元用于应对能源危机。该草案将在年底前由议会审核。
受国内疫情反弹影响,11月份国内消费、服务业受到制约,外贸进出口出现回落,制造业企业预期有所走弱。
中国准确把握大势,以开放、合作、共赢的胸怀谋划发展,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各国创造互利共赢的新机遇。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既是非常时期的应对办法,更是创新财政宏观调控方式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重大举措。
在河南省延津县塔铺街道王厂村,新建的机井“小房子”像一朵朵顶着红伞的白蘑菇“长”在田间,分外惹人注目。
据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10月,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增速为5年来同期最高。
小小快递,连接千城百业、畅通供需两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便利群众生活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快递业务量这一指标,是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独特窗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的基调更加明确,进的要求更加积极,传递的信息十分丰富。
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稳求进、以进固稳。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新情况新挑战,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市场价格涨势平稳,新动能持续成长,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走在通往教育家的路上——访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
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