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重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经验的借鉴,更是强调党史、国史的学习,视之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要求从党史、国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为了应对来自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种种挑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发布了《面向2030的学习框架》(以下简称“框架”)。该框架的目的是为教育系统制定清晰的愿景目标,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之间达成教育共识,促进各教学系统之间的比较与融合。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学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形成了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其中,在经济体制方面有三个重要理论突破,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人才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升农民素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理想和信仰的培育,提高新时代我国农民整体思想文化素质,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新经济要培育新动能,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推动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强烈需求,更是发展新经济的根本支撑。
2018年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同时也是人民外交积极有为的一年。过去一年的人民外交工作,丰富而精彩。我们用以心相交的诚意和久久为功的毅力,向各国朋友讲述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让世界了解一个开放的中国、自信的中国、奋进的中国。
未来15年是我国比较优势转换期,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的关键期,也是国际格局大调整期。这一时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大国竞争与博弈加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快速变革等,将深刻改变国际经济格局。中国发展外部环境的这些重大变化,将给中国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