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正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卓绝奋斗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历经千锤百炼而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和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在血与火中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凝聚的抗战精神,早已化作全民族同仇敌忾的历史记忆,彪炳千古、永载光辉史册。抗战精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持续释放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向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向前。

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砥砺复兴,尤见精神可贵。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有着跨越时空的巨大力量。它如磁石、如火炬般吸引着、引领着无数年轻人,怀揣着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阅读孔繁森家书,有的孩子读懂何为“舍小家为大家”“真正的大爱”,有的孩子因此立志“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斯人已逝,但其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崇高品格,却跨越时空、激荡回响。
老中青三代文物修复技能人才同台竞技,不同团队文物修复师相互切磋、交流,让技艺走到聚光灯下,匠心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竞赛的举办,让工匠精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得以不断彰显和弘扬。
为深入弘扬三大精神,湖北省委党校开展“循足迹、悟思想、建支点、谱新篇”系列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学员赴红安、到空降兵部队现场教学,令我心潮激荡。26年空降兵军旅生涯,那些与英雄同行的岁月,至今仍在我血脉中沸腾。
飞天梦圆的背后,是举国同心的团结奋斗,是无数奋斗者的齐心托举。6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来自载人航天工程建设一线的5位代表,围绕“自立自强发展载人航天”与中外记者交流。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奋发向前、勇攀高峰。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播方式变革,使精神谱系迅速触达广大受众,激发社会正能量。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人们曾用这副挽联,表达对孔繁森的敬爱之情。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孔繁森的崇高精神始终感动和激励着无数人。
聊城,是孔繁森同志的家乡。从家乡到部队,从部队返家乡,再从家乡赴西藏,孔繁森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两次进藏、历时十年,满怀热血、踏险履艰,一腔热血洒高原、耿耿忠心照雪山,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铮铮誓言,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拼搏精神、公仆情怀、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影响力,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能力、增强履职本领提供着永不枯竭的精神滋养。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在短暂而光辉的人生历程中,深刻诠释了“亲民爱民、大爱无疆”的为政理念,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以卓越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深刻影响着我们。
在我的心里,孔书记就像亲人一样。20多年来,每年清明节,我都要去拉萨烈士陵园看望他。他的墓前,总是摆满了爱戴他的人们敬献的花圈。纯洁的花朵、肃穆的挽联,诉说着人们对他无尽的哀思和深切的怀念。每一次和他隔空对话,往日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敬爱的孔繁森书记,你仿佛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