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再过3年,紫禁城就600岁了。这座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这些年给公众的印象,不似一位迟暮老者,而是焕发出逆生长的活力。这种活力,来自于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的展览,也来自于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有人情味的姿态。
伦勃朗画得一手好画,几乎所有权贵以及进港上岸的商船船主都想得到他的画像。伦勃朗的家兼对外营业的画室,位于阿姆斯特丹类似上海南京东路外滩的位置,整整一栋楼。他如果循规蹈矩这么画下去,富贵荣华一辈子是没问题的。但他“作”!
再耀眼的明星也会有陨落的时候,大师终究会离我们而去,而留下的传世珍品,更多是一种精神在流传。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走了,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画作,供后人欣赏。齐老作过的画简直太多了,而在他生命中最后的这几幅画作,却显得意味深远。
为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由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中国画院、北京文华书画中心、中国艺术创作院、北京传承匠心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杨留义城市山水画艺术馆揭牌暨杨留义山水画展开幕式10月12日在北京市科技路39号院举行。
“虽然毕加索作古了,但是代表着他的精神和灵魂的作品,在这里已经和我们进行了隔空对话,进行着中西方艺术灵魂的碰撞。”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叶建新教授在8月12日开幕的“藏·品——毕加索、叶建新中西文明艺术展”上这样说。
顾凤岐,笔名岐山,一九四八年生于河北衡水景县董仲舒故乡。顾凤岐先生自幼酷爱诗歌、摄影、书法,早年间潜心学习刘炳森千字文、清黄自元楷书,临习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多宝塔》、王羲之《兰亭序》。
李自杰,泉州永春县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春纸织画代表性传承人。出生永春纸织画世家,自幼酷爱金石、书画、镂刻等艺术,1957年随祖母周仁学习纸织画技艺,继承了家传纸织画传统又有突破、创新,其纸织画作品内容丰富多彩,运笔独到,裁工编织精细,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县等展览获奖。
张地君,陕西周至人,现为昆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红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周至二曲关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张地君自幼酷爱书画创作,数十年如一日利用业余时间刻苦研习篆 、隶、楷、行、草、魏碑等书法艺术及中国水墨画。
吴振锋,笔名不然,别署万庐。一九五七年生于陕西商州。现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研究部主任,《美术博物馆》杂志执行主编。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七届隶书委员会委员。
陈兵的作品雍容大器,古朴隽永以凝练灵动的笔墨,描述出博大精深的内涵,凸现了他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把握。个性鲜明,神采飞杨,用笔简洁流畅,章法考纠规范,刻画细致真切,意蕴深远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