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大会邀请我们这些幸存的志愿军老兵到会,并让我代表大家发言,还要给我们赠书,我十分激动,也十分感动!这说明,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70多年前的那场立国之战,始终没有忘记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英烈,始终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参战者的夙愿,那就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壮我军威,强我中华!
我叫谢海巢,是志愿军9兵团21军军长谢振华的女儿。父亲在世时,经常讲他一生征战,美国佬最难打,但是,志愿军硬是用炒面加步枪,打败了国际上“武装到牙齿”的一流军队。儿童时代看了许多志愿军的电影,我一直为我的父亲自豪,为英勇的志愿军自豪。志愿军是最伟大的军队,这成了刻在骨子里的情结。
能与这面旗帜故事的主创人员以及与47军139师后人在此相遇,也感到很亲切。听创作《枪挑“开国元勋师”》的叶征主任介绍,他是139师前身359旅的后人,他的父亲从红军时期就跟随王震将军做警卫工作。415团政委刘玉堂的后人刘普雷,415团老团长、139师参谋长杨德荣的后人杨志远都在现场,还有139师师长颜德明的后人颜凡强也参与了这面战旗故事的创作。
2009年的“五四”,我与陈铁健先生应海南朋友之邀赴南国作“重读陈独秀”之讲座,会场设在海南大学礼堂,陈铁健先生讲重估陈独秀著作的历史与学术价值,我讲陈独秀首先是文化领袖,独秀长孙陈长琦讲爷爷陈独秀的故事,《海南周刊》以两版的篇幅报道了我们的海南之行。讲座之余,我第一次得以与陈铁健先生畅谈种种,双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6月6日,“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文物图片展”在常州大学武进校区主楼广场前举办开展式,正式开启为期10天的展览。常州大学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近日,“世间日月 影中乾坤——恭王府博物馆藏皮影精品展”在位于北京的恭王府博物馆东二区展厅开展。展览以历史上恭王府与蓟州皮影的联系为线索,介绍清代皮影戏在北京城繁荣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清代王府的养班习俗等。
器以藏礼,物以载道。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是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重要见证。
70多年过去了,在我的脑海里,当年带领连队在三所里战斗的情景依然清晰如昨。那一晚,我们14小时奔袭145华里,创造了步兵急行军的传奇;那场战斗中,我连打到只剩21人,仍死死钉守在阵地上……
1944年8月29日,驻宿迁的日军派出金井中队和伪军侵占了宿、泗运河线上的小张庄,设立据点,控制林公渡口,妄图切断苏北、淮北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进而重新控制宿迁至泗阳段大运河。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1937年10月,毛泽东准备将“亲手从农村中收集的材料”汇编成书,这些材料一部分在战争中遗失,自己还掌握的仅存11个部分。他的初衷是“为免再损失,印出若干份,并供同志们参考”。毛泽东写好了序言,但书却未能出版。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是中共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纂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对于研究党的组织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编纂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步后,大致经历了零散征编、统一征编、接续征编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