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沈大地进行了系列防御作战。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最为残酷的一场阵地防御战,成为战史中不可磨灭的经典战例。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内,一辆坦克威严伫立。坦克长8.15米、宽2.99米、高2.74米,战斗全重32吨,炮塔上印着编号215,炮管上印有红色五角星,解说词上标注着:英雄的215号坦克。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委特务团,是来自井冈山的一支老红军部队。全面抗战爆发后,该部驰骋华北战场,担负着保卫总部,执行作战警戒和宣传群众,发展地方武装等任务。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之先声,正是邓小平“北方谈话”发出的。
1935年1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抗联前身)在四平村组织群众成立了“四平乡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日伪统治腹地丹东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391”高地山势险要,工事坚固,火力严密,要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任务十分艰巨。邱少云所在的班埋伏在整个部队的最前头,距离敌人工事只有20多米。
1934年11月的一个傍晚,在湖南郴州汝城县沙洲村里,3个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的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给徐解秀留下。电影《半条棉被》便改编自这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