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年来,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供销合作社把扶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助力其实现跨越发展作为重点工作,硬件、软件双管齐下,服务能力和带动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成了大小主体们无微不至的“大保姆”。
金风送爽,沃野飘香。秋收季节,在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西长垣村,大型收割机轰隆隆地穿梭在金黄的玉米田中,饱满的玉米粒从卸粮口倾泻而下,一辆辆运粮车在田间小道上往来奔忙。以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秋粮丰收乐章里最美的音符。
近日,在贵州遵义正安县的田间地头,刚结束秋收的人们正忙着备战秋种。在谢坝乡规模化、标准化的农田里,种植大户谢江正和村民们一起忙着起垄、浇灌、为下一轮的大葱种植做准备。
11月2-4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在意大利罗马召开会议,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系统“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湖南省石门县蒙泉镇全面推行田长制,守住“石门粮仓”耕地红线,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形成耕地保护“卫星天上拍、田长地上巡”的新机制,“让块块耕地都有守护人”。
傍晚忙完手头事,打开日记本,工整地记下当天的村务民情,这已成为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商平庄村共产党员、村委会计何喜来下意识的习惯,这习惯一坚持就是12年。12年来,村庄的每一步发展、每一处变化,都记录在这位七旬老人那厚厚30大本、20多万字的村情日记里。
一阵清凉的秋风轻轻掠过,稻田的清香扑面而来,蛙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放眼望去,茫茫稻田里,发出荧光的太阳能杀虫灯显得格外亮眼。这是记者在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万亩稻田边看到的夜间景象。
“过去收玉米、种麦子,农民要累得脱层皮!”日前,河北省磁县八里铺村种粮大户王增说,“如今种田有了‘田保姆’,全部交给他们打理,不仅省心、省力,每亩还能增收200多斤,节省成本100多元。”
11月1日,安徽省濉溪县首车4万斤高油酸花生顺利交付山东鲁花集团,标志着今年近两万亩高油酸花生的收储工作全面展开,预计收储工作会持续两个月,以确保今年种植的花生全部按照合约交付。
郯城县实施“土壤改良助力粮食增产”试点计划,总投资1.56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重点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深耕深松土壤、增施有机肥料等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