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去年,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10个村通过党建联建机制,组成了富好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好公司”),合资建光伏、联手种丝瓜、聚力代加工……赛程过半,士气更旺,下定决心到今年底,10个村的“钱袋子”都年入过百万元,共富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走进位于山东省广饶县乐安街道东王村的蔬菜大棚,只见藤蔓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西红柿,红的绿的,大大小小,个个圆润饱满。村民穿梭在青藤绿叶间,动作娴熟地将成熟的西红柿采摘下来,轻轻地放入桶里,一片繁忙景象。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截至目前,云南千吨以上的核桃油加工企业已从年初的11户跃升至目前的16户,在建、拟建的千吨以上生产线还有5条。全省核桃油加工产能已突破10万吨。
走进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一股清新明丽之风扑面而来。近年来,桃园村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使命担当,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并重,在村庄“美丽”上做文章,在村民“文明”上下功夫,走出一条文化振兴、村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创新探索农耕文明与田园综合体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以农业产业为根、以田园风光为韵、以农耕文化为魂的24节气特色主题农场,建成集特色农业种养、乡村旅游、电商购物、节气文化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24个特色主题农场,有力推动乡风文明和乡村产业发展。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秋收过后,不但农户们收获满满,辽宁省法库县丁家房镇有8个村的村集体经济也迎来“丰收”。各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账面上,农户的土地承包款纷纷到账。与上一年相比,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了一番。
今年以来,廊坊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集体经济“消薄拓路”大调研,市县两级干部走百村、访千家,掌握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底数,深挖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收入来源单一村的问题根源,总结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初冬时节,走进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白马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绿油油的麦苗正茁壮成长。作为产粮大县,滑县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高标准农田建设步入了快车道,“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成了滑县高标准农田的真实写照。
眼下,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高效、稳步推进。农田高标准建设项目区内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广大农户抢抓农时忙收割,信心满满地端稳增收饭碗,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深秋时节,走进新疆拜城县老虎台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科克兰木村土地平整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大型机械来回穿梭,把一块块“巴掌田”变成高标准农田,工人们挥舞铁锹平田整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近年来,按照“机械化、生态化、田园化、数字化”的工作要求,福建高质量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灌溉渠道、田间道路,保护农田生态,提升耕地质量,提升粮食综合生产和抗风险能力,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有力支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发布《2022年广西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确定了9个产业、162个急需紧缺岗位,为各级各部门制定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提供参考,辅助相关单位开展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
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乡贤联谊会副会长、手工制陶非遗传承人郑巨双正小心地打包一批陶器,准备发往南京。这几年,以他为代表的10多位非遗传承人先后入驻平阳县鸣山村,引得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激活了这座千年古村的“非遗+”文旅经济。
在平均亩产400公斤的玉米地旁边,中国农业大学河北曲周实验站试验田的玉米亩产却能达到600公斤。如何让乡亲们种的田也能达到试验田水平?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建立农业科技小院的初衷。
本报记者深入探访河南第一家科技小院河南禹州小麦科技小院,记录科技小院师生和当地农户的帮扶故事,调研科技小院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村和农民,科技和人才如何更好地携手助力乡村振兴……
初冬,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丹桂垭村億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成片的油菜苗长势大好。一辆红色的三轮车从薄雾中缓缓驶来,59岁的冯文清跟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和老伴来到地里开始一天的劳作。
2000年以来,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因地制宜发展草坪产业,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种植户提供产运销一条龙服务,村民足不出户便能接到订单,将草坪销售到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