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消息,云南日前启动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采取稳岗位、快输出、增收入等举措,在稳定和扩大转移就业规模的前提下,分“稳、转、补”三阶段,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
近年来,山东费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新型经营主体百千万工程,着力培育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技术培训等方式,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又懂技术、懂科技、敢想敢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发挥其在产业融合发展主力军作用。
“发钱啦!周惟寿,51660元;吴贤兴,35640元;胡其松,32850元……”最近,在浙江省庆元县江根乡上杉坑村的高山油茶“共富工坊”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上杉坑村党支部书记胡光海扯着嗓子点名,被喊到的上前签字、摁手印、领钱。领到钱后的人员,个个喜笑颜开。
在浙江省淳安县汾口镇千岛湖仙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里,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白花花的大米倾泻而出。几辆卡车停在门口,工人正在把加工好的大米有条不紊地装进发往杭州的车上。
在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蚕蛹业每年可带动3万人就业。“95后”女孩迟月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在网上卖蚕蛹,一个蚕蛹季能售出150多吨。她带动全县近200户农户“割蚕蛹”,村民在冬季农闲时节人均增收2万元,“割蛹者”“蚕蛹温控师”“蚕蛹质检师”等新职业应运而生。
冬日里,走进河南省潢川县卜塔集镇六里村,映入眼帘的是家家户户种满的各种特色花木,村子池塘边的几棵水杉挺拔傲立,格外引人注目。“我们村花木种植历史悠久,又有丰富的花木资源,村民因地制宜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花种草,通过花木产业发家致富的同时,让环境也变得更好了。”六里村村民吴运刚说。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上为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让庭院经济在乡村扎根、生长,让农民享受美丽宜人田园生活的同时,拥有更多元化的增收渠道。
冬日南国,暖阳高照。在位于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的大寨村,层层梯田环抱于山间,绿意掩映的山坡上,一座座吊脚楼错落分布其间。一条条石板小路上,不时有手提各种年货的村民走过。春节临近,村里的年味越发浓厚。
海拔2700米的小凉山上,连片的苹果林引人注目。“28号地块需要补充硼元素。”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新营盘乡“2700苹果种植基地”里,收到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提示,工作人员按下开关,百米外的28号果园里,滴管开始喷洒配比好的肥料。
1月4日,走进河南方城县清河镇草场坡村,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为民办事窗口、图书阅览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志愿者服务站等一应俱全,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
近年来,新疆喀什地区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品牌为一体的棉花产业集群。同时,不断优化棉花产业布局,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棉花产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果,550万余亩棉花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给农业带来了哪些改变?面对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多变的市场环境,新农人又有哪些应对之策?对此,云南省富民县农业农村局日前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其间,参加培训的103名学员穿梭在云南多个乡村产业项目间,全身心融入课堂教学、团队建设、实践考察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