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每月10日,李庄村“两委”会将党员干部、贫困群众召集起来进行同心超市的兑换活动。依据村民主评议小组对本村群众当月表现,对照积分标准,进行评议打分,发放积分卡,完善积分台账,贫困群众通过积分卡在村同心超市兑换领取所需同等价值的生活用品。
11月26日,在南召县乔端镇马别湾村文化广场旁边,贫困户王子伟在村里香菇种植基地标准化大棚里给袋料香菇注水,他拿着一根根细长的黄色铜针管,灵活自如地插入香菇袋里,一分钟左右注好一袋,不时地转换菇袋。
年来,江苏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不断巩固和扩大国家级文明村镇、省级文明镇的成果,切实将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镇域市容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素质逐步提升、文明氛围日渐浓郁,“文明村镇你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像城里人上班一样,还能招呼着家里的事情。”11月23日,汝州市夏店镇黄沟村五组脱贫户王民杰和该村其他公益岗位人员来到村集体花椒地里清理杂草,他边拿着镰割草,边高兴地说。
据了解,南昌市青云谱区城南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为114196148元,集体股(包含资格保留人员、精准扶贫股、突出贡献股)占30%,金额为34258844.4元 ,基本成员股占70%,金额为79937303.6元。
10月底,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通知,公布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并要求到2021年底,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入选试点名单,禹越镇三林村则是德清县数字乡村建设的排头兵。
这几天气温骤降,冬的气息逐渐浓厚,但在河南省南召县崔庄乡崔庄村的香菇基地却“春意浓浓”,热闹非凡,四五十个人正在忙碌着,有的正在从香菇袋上摘香菇,有的正在给香菇输水,有的正在剪香菇,总之这里比任何一个地方都“热闹”。
11月17日下午1点多,在河南省南召县留山镇东街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吃过午饭赶来的群众,满面笑容地端坐一起。此时,他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准备把自己的脱贫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为深入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根据“百日攻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通过“三字”方针,多管齐下,降低农村面包车交通事故风险。
“老张,村庄规划调整的批复下来了,你可以开始动工哒”,老张接过村书记手中的批复,连连道谢,“如果没得你们,我这个事不晓得要拖到几时去哦”。老张口中所说的事,还得从今年9月说起。
养鱼17000元、种植花生卖花生油12000元、种植红薯打番薯粉卖1500斤2000元,水稻8亩卖稻谷4000斤4万多元,今年的家庭收入人均1.9万元。王正平、曾红秀夫妻俩认真地算了一笔经济账,始终笑眯眯地,一个劲的说“感谢党的好政策”,看着这本“幸福账单”,夫妻俩满满的笑意甜蜜地写在脸上。
74岁的韩黑娃是河南省南召县马市坪乡傲坪村一名特困供养人员,平时独自一人,生活无人照料,家庭环境差。按照“四集中”兜底保障要求,韩黑娃在乡村干部动员帮助下,搬进了温馨舒适的马市坪乡敬老院,敬老院根据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服务人员精心为他们准备安全放心的食物,做到餐餐不重样,营养又健康。
11月中旬,天高云淡,暖阳伴着初雪普照在“老麦地”。蔬菜大棚里的草莓一窝窝,一行行栽在地里,薄膜上面睡着的草莓,红色的,红白色的,青白的,白色的;乳白色的香瓜累累硕果香飘十里;黄瓜、豆角正蓄势爬蔓,长势喜人……
1月18日,初冬的清晨,在南召县乔端镇扒地村,5800多亩的山茱萸树挂满小红果,一颗颗鲜红、圆润的果粒在风中摇曳。扒地村贫困户宋金发夫妇早早来到自家的山茱萸地,麻利地爬到树上采摘红艳似火的鲜果。
深秋时节走进湖北五峰,一片片修剪整齐的茶园青翠欲滴,一个个标准化中蜂养殖基地掩映山间,一栋栋民房前后刚刚采收的独活、五倍子药香四溢……逐渐壮大的各种特色生态产业,已经成为山里农民的“绿色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