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5月23日,走进群山环抱的汝州市寄料镇桑树坪村,春末夏初的山坳间一株株长着翠绿新芽的花椒树迎风摇曳,似乎在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希望。不远处的帮扶加工车间里,一袋袋等待出厂的花椒、芽菜堆得满满当当。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河南省南召县崔庄乡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技”战略,抢农时勤劳作、推广高效种植技术,确保粮食增产增收,守护好脱贫群众的“粮袋子”。
记者日前从全国驻村帮扶工作视频推进会上获悉:2021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动新阶段驻村帮扶工作,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驻村帮扶工作的对象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空间更加广阔。
近日,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健全县、乡、村寄递服务体系,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云南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便民惠民寄递服务基本覆盖。
5月24日,陆营镇平洛村小麦开镰,拉开了全镇小麦“三夏”收割的序幕,陆营镇主要领导带队来到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夏收情况,并向辛勤工作在一线的收割机农机手每人赠送了一份包括医用口罩、医用酒精、温度计、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矿泉水等物资的“爱心包”。
为进一步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果,激发乡村两级再掀人居环境整治高潮,5月24日,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组织开展以“五美庭院”创建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观摩活动。
“你家耕地出现的‘土壤板结症’,是化肥施多了。从现在起,要适当种植绿肥,增施农家肥,如腐熟无害化后的沼渣沼液肥料。”五一前夕,安徽省庐江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农田建设技术人员带着检测仪器,前往园区连河村种粮大户孔静心的地里,现场采集泥土标本,现场检测泥土的肥料分类和肥料含量。
“示范方的装备条件越来越好,高标准农田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强。”站在河南唐河县永久性高标准良田示范方起伏的麦浪里,该县桐河乡祥宏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焦强告诉记者,“大面积的稳产增产,让我们的粮食‘金扁担’越挑越稳。”
走进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的新蒲村,这里120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到处生机勃勃。高粱与大豆茁壮生长,经果林区梨树、桃树嫩绿的叶子迎风摇摆……放眼望去,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近年来,福建省将乐县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各类资金累计投入3.29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约15.77万亩。
近年来,播乐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兴乐专业合作社以山林放养土鸡、种植销售辣椒、山药等为主业,已建设种养基地600亩,辐射带动周边2000户农户增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中办国办关于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近日下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发布之际,中央农办负责人就《方案》制定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媳妇快起来,门口挂盏灯;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军。”在湖南省桑植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民歌回荡……这首歌唱出了湘鄂渝黔革命老区群众的深情厚谊,映照出军民鱼水情深。
“爸爸,你吃饭了吗?”“吃了。”“你要多注意安全,马路上车子有点多,又开得有点快……”自从院坝里安装数字乡村智能摄像头后,贵州省岑巩县思旸镇盘街村70岁村民钱治余,每天都能通过智能摄像头和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子聊上几句。小小的摄像头,成为父子俩传递彼此思念与关心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