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今年以来,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多措并举,确保夏粮丰收。当前,“三夏”工作正在全国紧张有序开展。记者跟随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沿着小麦收割路线,从河南项城出发,经虞城到达山东阳谷,看机收效率、看农机调度、看物流保障、看粮食收购,实地调研夏粮丰产丰收一线。
6月中旬,天气放晴,湖南安乡县三岔河镇南堤拐村村民吴红奎来到自家水田边,抻开了拇指和食指,对着一兜禾苗细细比画,“已经一筷子多深,分蘖也不错!长势好,劲头足,后面日子雨水顺的话,丰收肯定有希望!”
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今年5月底,青海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4万公顷,耕地质量明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为年均粮食产量稳定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为调动农牧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拜城县出台《新时代村民“积分制”服务管理办法》,通过“表现换积分、积分兑实物”的方式,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人人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
据江西省气象部门统计,今年5月江西省平均气温较去年同期低2.4℃,日照较去年同期明显偏少。江西省农业农村部门分析认为,受持续阴雨和低温寡照等因素影响,全省早稻生育期普遍推迟5-7天,有效分蘖不足,苗情整体偏弱。
“种了几十年的地,产量连年上升,从2000年初的600多斤到现如今的1000多斤,不是我种地长本事了,而是种地越来越科学化、管理越来越技术化,县里把我该操的心全操了、把我该干的活全干了,这产量能提不上去吗?”河南省上蔡县邵店镇高李村的村民李宝魁在自家的田地“查漏补缺”。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如何让乡村致富能人打开视野、增长才能?如何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如何让愿意返乡创业、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记者深入一线,记录各地乡村的实践探索和乡村人才的前行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