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年来,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持续深化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特色种植业,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拓宽农民的增收致富路,群众获得感、满意度逐年提高。
凡纳滨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是一种优良的广盐性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研究员率先引进,并在90年代初突破了育苗关。在引进的初期,南美白对虾一直以海水养殖为主。直到90年代末期,由于偷死病严重危害沿海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水产界开始探索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
青石院墙、石板铺路,女贞飘香、芬芳馥郁……走进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葫芦套村刘西荣家的山水云间小院,只见宁静的院落被青山绿水环抱,在一片郁郁葱葱中满是“老家的印记”。
“王德勤是我们村的脱贫致富明星,现在她家的香菇产业发展起来了,还能带动周围的村民务工,在家门口就业。”提起南召县崔庄乡马良村的脱贫群众王德勤,党支部书记胡国生对她大加赞赏。
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距镇集3公里,距县城9公里,距武汉3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村民488户1949人,共产党员49人。该村历史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是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诞生地,是高桥地区农民军参加著名“黄麻起义”集结地。
“积极参与环境清理的,可以加分;尊老敬老、勤俭持家的,可以加分……”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市三岔镇燕子坝村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村级事务管理积分制管理为抓手,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全面推动乡村治理向多元共治、综合治理转变。
盛夏时节,走进麻坪镇云蒙山村,道路干净、房屋整齐、绿树成荫,一阵风拂面而来,让人感到久违的凉爽和惬意。置身在这如诗如画的锦绣云蒙,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7月13日下午,记者在平罗县高庄乡威镇村的一块麦地看到,收割机正隆隆作业,抢收夏粮。旁边的一块田地已收割完毕,正准备复种蔬菜。目前,宁夏灌区小麦进入收获期,各地陆续开镰,夏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增产已成定局。
近日召开的湖南省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工作培训会介绍,截至6月底,湖南省脱贫人口务工总数达244.92万人,完成本年度任务要求的105.35%。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烟农1212”,成为中国首个百亩连片实打每亩超过800公斤的小麦品种。同时,该品种在5.2亩高产攻关田实打验收中平均亩产达927.02公斤,再次打破自身高产纪录,实现了新突破。
近日,记者从“青海这十年”果洛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深入推进肉牛肉羊养殖、奶牛养殖、种畜繁殖、饲草种植等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产业化“六大产业工程”,累计建成213个产业化基地,县、乡、村覆盖面均达100%,2021年,全州农牧业总产值达12.16亿元,比2012年增长50.94%。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该区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层层压实责任,将生产任务分解到镇,落实到村、到地块。
7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夏粮产量数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28.7亿斤),增长1.0%。其中小麦产量13576万吨(2715亿斤),增加128.6万吨(25.7亿斤),增长1.0%。
近年以来,南阳市卧龙区坚持把推进产业项目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拓宽思路,主动作为,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通过用足用活财政衔接资金,抓实抓牢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持续巩固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不断擦亮脱贫成色。